第四十六章 新的食品(1 / 2)

隨著生活的逐漸穩定,石路對部落裏單調的飲食感到有些厭煩。每次都是肉幹煮湯,加上筍幹或者魚,偶爾加些野菜,或者是骨頭煮湯然後就著烤肉幹和魚吃。

由於剛剛吃到煮熟的飯就短短的兩年,不管是新族人還是老族人對此都十分滿意。過去都是烤肉就著生的野菜和果子,調料隻有鹽。

現在的調料有薑和蒜,山胡椒等,煮出來的湯沒有不滿意的。就算是烤肉,也比過去的好吃多了,木炭煙不大,加上一些動物的油脂一起烤,簡直就是美味。或許隻有石路對此不滿。

在沒有銅的時候,石路對於陶鍋煮肉就吃到厭煩,不過那時候因為每天都在為食物發愁,一直就沒有太多功夫放在改變烹調方式上。趁著這一次暫時不外出忙碌,他就教桑和葉一些新的方法。

薛在石路的指導下弄出了幾個銅的炒鍋,石路就教會桑炒各種蔬菜,隻要加上肥肉或者油脂,燒熱了放進菜,就能做出一些新鮮的東西。

肉幹在鍋裏煮了以後撈出來,在炒鍋裏炒一遍,這就算最原始的回鍋肉了。新鮮的肉直接的放進鍋裏炒,加上些水泡開了的筍幹和野菜,就是各種美味。

魚也不單是隻煮湯或者烤著吃,各種生煎紅燒的方法都來了一遍,哪怕是暫時沒有太多的調料,澱粉醬油都沒有,辣椒估計是沒指望了,但都讓兩人吃的大爽。

在她們學會以後,石路就讓她們教會後勤組負責做飯的婦女,過年的時候要做出更多的菜,慶祝今年的收獲。

手頭的糧食大都要用來作為種子,還沒法大規模的使用,不過過年的時候做一些簡單的食品還是可以的。在河水封凍前,石磨已經加工了一些麵粉,為了篩出細粉石路特地做了一些細密的竹篩。

黃豆由於數量不足,大部分還得作為來年的種子。所以他沒有做醬油,而是選擇了豆腐,反正煮鹽那裏鹵水多得是。

等到過年前,石路就放下別的事兒,一頭紮進改進飲食的工作中。忙碌了幾天以後,終於在過年的時候準備完畢。

除夕的一大早,他就鑽進廚房,帶領著後勤組趕製年夜飯,長老們都集中在廚房裏看石路忙活,在他們眼中好吃的就是煮的肉湯,或者經過改進的烤肉。

種出來的糧食石路一直不讓動用,連磨要用來幹嘛都沒人猜得透,就薛認為是給他製陶磨碎粘土用的。

桑和葉在學習新的烹飪以後並沒有立即的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而是按照石路的吩咐要在過年展示,故而眾人都不懂族長為何要讓他們看做飯。

石路用麵粉做的是饅頭,找酵母就讓他費了勁了,冬天這些微生物不活躍,他用了梅幹泡水,麵粉加溫等手段,失敗多次以後才成功。

竹子編製的幾個大蒸籠,縫隙裏用竹片一點點的填上,改造過的灶台上安放一個大的銅鍋,就成了專門蒸饅頭專用。本來想做包子不過實驗了一下味道不好就拉倒,以後再說。

饅頭蒸上以後,後勤組的又拿出麥麩和粟米磨成的粉,添上各種剁碎了的野菜,筍幹,肉末,加上梅幹泡的酸水和成麵團,捏成一些大餅子。

幾個銅平底鍋上撒上油脂,餅放進去慢慢的烤,一麵烤熟了就翻過來繼續烤到金黃,頓時特殊的香味讓村裏都聞到。

這邊做著餅,那邊桑就把做好了的豆腐切成小塊,在銅板上夾著魚慢慢的烤。和豆腐一起烤的是剛剛從魚塘裏撈出來的鮮魚。芋頭也被削皮和肉一起燉,一部分則是放進蒸籠裏慢慢的蒸熟。

當饅頭熟了以後,其他的都已經做好,石路先帶著族人祭祀神靈和祖先,巫還把捕獲的猛獁的牙和頭骨當做祭品。

新做出來的各種食品也都給神靈品嚐。雖然對這些石路不是很在意,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對於神靈十分敬畏,要做好他們的頭人就得入鄉隨俗。

桑做的旗子已經完成,石路就在華洞的頂上豎起一根粗壯的竹竿,在祭祀的時候,把繡著梅花和龍的圖騰旗升了起來,族人看著這個從未見過的紡織品,更加崇拜石路。

石路在祭祀的最後對族人說:“今天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在祖先和神的指引下得到的,這幾年我們華部落過著比周圍部族幸福的生活,都是因為我們遵照著神的指示得來的。”

“以後我們都會穿上做旗子的布做的衣服,每天都能吃上祭祀神用的饅頭和大餅。隻要我們一直這麼的努力和勞作,好好的耕種和養殖。隻要我們一直這麼的探索周圍,神靈就會保佑我們,指示我們如何去生活,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