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邊上過去看到的大部分就是緊挨著山腳,平地很少,有些地方還是懸崖。這次他就選盡量的爬上山去看看。
在最北邊的支流東北方向,差不多就是北岸的不太高的山脈的起點,上麵基本是一些高台,沒有太高的山峰。
第一天圍繞著山轉悠的時候沒有什麼發現,就是一些森林和小溪。第二天從梅河盆地對岸出發,向著北方探索。
這裏的山就高了許多,緊挨著北麵的猙獸山沿著華穀延伸了出去。小山脈並不寬,最寬處也不到一裏,多的是小山包和鬆樹林。看起來就像是這山是從北邊的大山中滑落了一個長條,停留在梅河邊上。一路上見到最多的就是熊,所以這穀中的山脈就被命名為熊山。
搜索隊一直沿著熊山慢慢的探索,到了第五天的時候,石路在一座小山包的陰麵發現了一些亞麻,這東西比起苧麻也不差!留下記號,采集了一些能移栽的苗以後,隊伍回到河邊,讓兩個民兵隊劃著劃子送回村裏。
路上隻要不下船,就不會有危險,除了下雨以外就沒有別的麻煩。石路知道這東西在這裏的氣候下估計沒有苧麻那麼容易種植,不過既然出現了,種植一下應該沒問題。以後有條件就把這東西種在山上,比在穀底好一些。
接下來的幾天都沒有太多的發現,一直到第十五天,隊伍到了老虎灣西邊十裏左右的地方,沿著一條由東北麵的山流出最後注入梅河的小溪往上遊走才有發現。
小溪有些地帶還顯得陡峭,坡度不亞於神馬山,兩邊依然是熊山的延伸。走了五裏多以後,就出現了一個小盆地,麵積有馬場那麼大。盆地中央就是小溪穿過,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形。
沿著盆地的東邊走,就是一些緩坡。在盆地的北邊,小溪的東側石路發現了一座山的山腳有個矮的斷崖,不太高,隻有兩米左右。
這裏的植被比周邊的稀疏,看起來是十多年前才塌方的。斷崖的側麵的石頭有些古怪,是一些植物化石。不過由於天晚了,眾人隻好返回河邊,到船上過夜。
晚上石路一琢磨,有一些貌似在地質博物館裏見過的梭羅和那些化石有些像,得好好的考察一下。
第二天,眾人拿著青銅的工具到了斷崖上,石路讓人把這裏的植被全部除掉,然後用鋤頭以及挖礦的銅鎬在上麵敲敲打打,卻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東西——煤炭。
挖了一天,把斷崖下的草皮都除掉,兩米以下就是一些混雜在石頭中的煤。品質不算高。接下來的幾天,石路就一直的在四處挖,看看有多少。不過隻有在這座小山腳發現這些露天煤,盆地邊都沒有發現。
當查看周邊地形的時候,才發現這裏離著桃花林那裏的平台並不遠。盆地小溪的入河口與老虎灣雖然有十裏的距離,這裏到桃花林就隻有四裏不到。
未來如果要用煤炭就可以在這裏建礦場,然後修建通往梅林的路,從老虎灣用船運回村使用。不然小溪入河口以及其東邊的河岸都陡峭,中間還有懸崖,沒法建碼頭運輸。
考察完煤炭盆地以後,這次的探索就基本結束,除了還有一段當初找到華穀的路。石路就決定回村。
一路上經常都遇到雨,船底也被靠近河岸的礁石撞了多次,不過這次耗時將近一個月的考察也還順利。這時候已經進入了六月,連綿的雨水已經結束,取代的是幾乎每天的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