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水路開拓(1 / 2)

船拖著竹排,行駛的非常快。在出發前,船帆加多了一個,船底又加了一層油,船頭更換了木頭,使得整個大船的速度提高了不少。

石路把人分成兩班,一刻不停的往前,第二天中午就到達遷徙動物過河的渡口。這裏水麵開闊,接近有兩裏的寬度,不過不太深。

幸好這個季節裏降水多,河水上漲,船勉強能過去。過了一裏左右,河麵才開始收窄,右岸不再是沼澤,而是丘陵和灌木林。四周可以看到曬太陽的大鱷魚,這裏的鱷魚比邊的個頭大很多。

在渡口北邊就能夠看到猙獸山南麓延續下來的丘陵,丘陵到這裏就拐了個彎兒,朝著東邊過去。梅河也是在這拐彎,由西北——東南拐向東。出了渡口五裏左右,沼澤中間的丘陵顯得非常窄,河麵寬差不多六百米,比起華穀中的河麵寬了不少。

石路在北岸停靠,然後爬上丘陵。向北走了五裏,終於看到了一片不大的沼澤,沼澤北邊就是大河。水流在這裏不太急,不過河麵比梅河還寬,看起來八百米上下。

繼續回到船上,又航行了一天,河北岸的丘陵才到盡頭。不過這裏的丘陵已經寬了許多,而且盡頭附近還有幾座山。繞過丘陵的盡頭,梅河就逐漸向北偏,不出一裏。北邊的大河就和梅河交彙。

梅河從南邊,大河從北邊,夾住丘陵然後會合。梅河流過的雲夢澤到動物的渡口附近結束,那裏是東邊,隻是南邊沼澤到了哪裏還是未知。

看看手中畫出的圖,石路估算了一下。從西邊的華西平原邊緣開始,到東邊渡口,沼澤寬超過四百裏。南邊到哪兒還沒有找到,不過從華穀口到拐彎的渡口,五百裏是有的。也許曾經這裏就是個湖泊。

幸虧有船,不然隻靠著雙腿的話,這糟糕的地形一個月最多走三百裏。羚羊穀所在的丘陵同樣是一塊寶地,三麵是水,一麵是山,動物遷徙都要路過此地。幸好現在是被自己占著,不然那方圓兩百多裏的區域一定能養活一個大的部落。

河流的交彙處開始,河麵就更寬,接近兩裏而且水更深。梅河的動物渡口在這個季節也就接近兩米深,深秋以及冬天還要下降不少水位。這裏用錨沉下去試了試,差不多十米。估計是兩河的水交彙,形成漩渦造成的。周邊就沒這麼深。

沿著大河逆流而上,繞過了將近三十多裏的河灣以後,石路到達了猙獸山南邊,這裏就是和曾經來過並且畫圖的地方,河從東北方向流出來,到丘陵邊緣轉向南,最後向東,和梅河會合。

河麵已經不太寬,隻是還找不到熊族說的渡河口。一直航行了半天以後,前麵出現一片廣闊的水域,兩條河在這裏交彙,一條是東北方向來,一條是西北方向。

兩河交彙的地方水不太深,同樣有一些鱷魚在裏麵。船勉強的找到些合適的水路才過去。看河麵西北方向的寬一些,於是石路決定從那裏開始探尋。

走了兩天,船就到了盡頭。河水深山出來,再往前就很急,無法行船。偵查隊隻好沿路返回到渡口然後沿著東北方向進發。

開始的的時候,河南岸是一些丘陵,逐漸的,變成差不多和北邊的一樣高的高山。整條河就在兩邊都是懸崖的峽穀中流淌。在沿著東北方向往上遊行駛了兩天後出現了一個大河灣,水流很急,船差點被弄沉。

在河灣處探索水道整整用了一天,隊伍才繼續往上遊去。過了河灣,河流就變成從北到南流出,東西兩岸都是高高的懸崖。兩岸能夠聽到各種動物的叫聲,其中就有劍齒虎。

三天以後,水麵突然開闊,而且東岸的景色很明顯,就是大荒原常見的灌木和雜草。這意味著,星星湖到了。

湖的出口就是這裏,大河從山中切出一個口子然後流了出去,整條河差不多是梅河的三倍流量,寬度也更大。出口東邊是較高的丘陵,南邊是高山,隻有這個把山截斷的峽穀,成了湖水瀉出的通道。

湖口這裏也很特別,東西兩麵基本都是山崖,往東三十裏以後才到湖的最東岸。山崖直插入湖中,十幾米的高度,都被水侵蝕嚴重。用竹竿來回的丈量以後,發現這湖口寬度達到六百多米。

沿著彎彎曲曲的湖岸線往北走了三百多裏,才到達湖的東北岸,附近的山洞比西邊多一些,岸邊沼澤地也出現鱷魚,不過沒有雲夢澤的大。

邊上可以看到有部分部族生活,隊伍中很多人都熟悉這些人——大荒原目前的霸主之一,角部落。這就是過去漆曾經說過的已定居在湖邊的氏族。

湖邊的部落看到奇怪的漂浮著的物體上出現人,而且掛著一麵旗,這東西都是從未見過。於是他們開始驚慌,大呼小叫的準備集合然後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