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石路用剩下的兩百斤鹽、二十個陶器以及三十把竹弓換取了狐部落的三百人以後,狐部落就前往湖的北岸尋找過冬地點去了。
石路又帶著人趕製了一批木排。這時候三十個民兵隻需要指揮以及參加最後的組裝,人手的充足讓砍樹變得更快。木排準備好了以後,牛箭先帶一半人在此暫時紮營,石路帶著一半人返回。
路上比來時更快,除了在峽穀拐彎處被迫讓大多數人下船從陸路繞過河灣以外,就沒有太大的險阻。
船隊第三天就到了羚羊穀東麵的河邊,在這遇上了和帶領的民兵隊伍,他們在觀察獵物遷徙的跡象。
石路就讓眾人在此下船,他帶著船隊返回去接牛箭。到湖邊的時候,發現短短幾天,遷徙的動物已經陸續在此集合,狩獵季節就要到來。剛好湖邊此時草的種子正成熟,動物們吃完今年大荒原上最後一次大餐,就將離開。
荒原、群山、河流以及峽穀的景色在秋天是很美的,不過石路沒時間欣賞。他需要盡快回到村裏,那裏有很多複雜的事兒需要處理。
回到華村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二十日,這次探險耗費了一個多月。新族人的到來讓陸果和薛都忙個不停,一下子增加了八百多人,加上正是收割的季節,華部落除了忙就是忙。
好在石路出發前就做好了安排,臨時居住的草棚已經搭建完畢,需要的器具也製作完成。俘虜們除了十多個不服管教被當麵處死之外,也沒有別的事情發生。對於石路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葉已經快臨盆。
新來的族人由於語言上沒有問題,在剃光了頭,換掉衣服後,除了一百多因為第一次坐船而生病以外,全部都跟著勞動組在忙碌。
隻要在幹活兒中邊做邊學,華部落的生活規則一個多月就能學會。收割在石路回來之前就已經開始,黃豆已經收割完畢,陸果正在組織搶收水稻。
麥和粟將要到九月份,那可以減少收割後曬製的時間。薛那邊現在忙著製作陶器,來滿足新加入的族人的需求,礦山那邊已經積累了將近千斤的粗銅,隻是由於錫礦石的缺乏,青銅加工慢了下來。
這時候的收割以及養殖都不需要石路親自盯著了,他在去年冬天比較悠閑的時候已經把相關的內容寫在竹簡上,陸果隻要給他們講解就行。
他現在主要做的是為葉臨盆忙碌。在缺醫少藥的時代,第一胎順利的比例不算太多,好多女人因為頭胎而失去生命,這不得不讓他全力以赴。
好在一切順利,回來後的第五天,八月二十五日葉順利的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這次是個女兒。石路給她取名叫華羚,並且決定把從星星湖流出的大河叫做羚河,以紀念過去的羚族。
桑為了更好的照顧葉,找來了兩個幫手,這兩人出乎石路的意料。因為她們就是當初和桃部落慶祝勝利那晚摸進帳篷和他過了一夜的那兩個女人。
石路也沒想到她們被交換到華部落,並且桑知道了這事情,畢竟他現在還不知道這兩人叫什麼名字。桑倒是已經安排好,到了華部落以後,她們一個被分到林姓氏族,一個被分到牛姓氏族,分別叫做林雲和牛夢。
之所以叫這名是因為桑想不起來該怎麼命名,就用大沼澤的名字給她們命名。另外還有一個桃部落來的女子,來之前就和民兵的那個騎兵中隊長華楓好上了,新名字叫做陸澤。
族裏的收割依然在繼續,和今年的狩獵隊伍擴大為五百人,他動用了大部分的竹篷船和竹排,隻有剛剛回來的木船由於表麵沒有桐油等物損壞嚴重,正在修理。每個長老都忙的不可開交,隻有石路暫時悠閑,他帶著兒子在陪葉和女兒。
興現在都已經能走路了,也會喊爸爸和媽媽阿姨。這些新詞彙都是他有意加進去的,他試圖慢慢的改造語言,現在倒是還好,簡體字的讀音都用這個時空的語言來替代,石路常覺得有些怪異。
過了幾天別人忙碌,自己悠閑的生活以後,石路開始巡視盤點自己的地盤。
現在整個華穀都是華部落的活動範圍,加上雲夢澤和狩獵丘陵(石路給羚羊穀所在的三麵環水的地帶的新名字)圍繞著華村為中心大概三百裏以內。
暫時受華部落直接影響的地域有北部的大荒原南部,西南的桃河一帶,西邊的虎族所在高地林區。他拿出獸皮地圖,把新的地形繪上去,除了已經起名的河以及丘陵外,三岔河西邊的高地被統稱為西華高地,正好對應西華平原。
三百裏的範圍,如果是狩獵的話基本能滿足兩千人左右,而不用去遊獵。探險的活動今年基本完成,穀內的開發力度還得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