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裏,處理族內事務隻是石路的一小部分任務,他的主要活動還是放在了規劃新的建設上。
現在人口已經大大增加,接近萬人,未來的生產依然需要擴大。他選出的一些管理人員,實際上並不太合格,能夠準確計算的還不多,所以建設和規劃還得親自來,不然總會出現差錯。
仔細了計算了未來發展所需的糧食、建設城牆所需的材料以後,石路決定兩方麵都進行。目前開墾出來的耕地中,水田並不是最多的,不過水稻的產量比較高,哪怕暫時味道不如小麥和粟米,他也必須種植更多,才能滿足全部落的需要。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目前能開墾水田的地方,隻用溪水是遠遠不夠灌溉,水利設施必須加以完善。居住區不再限於高台,河邊已經建起了許多建築,防洪的設施也得規劃好,不然梅河這條水量變化極大的河流就會給華部落帶來災難。
現在這片土地幾乎沒有被人開發過,所有的一切都得人工雕琢。特別是十裏平原,開春以後將要大規模開發的土地。
上麵的植被雖然被清理光了,土壤下麵卻是生長了幾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的樹根,清除起來十分不便。若要挖掘溝渠,更顯得困難重重。
過去由於人手和工具的缺乏,使得開墾時隻能避開一些難以清理的土地,現在人手已經不成問題,石路就決定開始大規模的建設水利,以便今年能種植更多的水稻。
查看了十裏平原的情況以後,他決定在平原南邊的丘陵邊緣建設一個水壩,攔截那裏唯一的一條小溪作為灌溉用水。
再在神馬穀的東邊,建設一些魚塘和水渠,製造竹筒大水車,把梅河水引上來,灌溉溪水不能夠澆到的地方。
未來護城河需要的大量的水,基本不能從梅河裏引過來,畢竟華村的主體比梅河高了十一米左右。這就需要把南麵的一條小溪和現在流經華村的小溪聯通起來。
算下來整個工程量都很大,而且在種植和建築的季節來臨時,人力就不夠了,他隻能選擇在寒冷的一月動工。
工具方麵,大部分的挖掘和開采石材的工具都依靠石器,銅隻能用在關鍵的地方,所以就讓工程的難度增加了不少。
不過現在施工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被別的事情打擾,寒冬中外麵部落活動少,而且基本停止了往來。華穀裏麵的氣溫相對於其他地方還算暖和,風不是那麼大,集中起來施工的話還能完成一部分建設。
騎著馬查看完地形,規劃了新的建設以後,石路就讓政務組的把人手調配好,臨時的分組準備好,他要帶著族人開始施工。
冬天施工雖然寒冷,卻有一個好處,除了流經華村的小溪,別的水基本斷流或者冰凍了,能夠避開塌方的危險。而且挖掘時沒有那麼多的水分,也讓工程變得容易多,壞處是嚴寒以及堅硬的地麵會讓人的體力吃不消。
經過觀察族人們的普遍情況後,石路覺著現在營養的提高,新的衣物鞋子的使用能夠讓族人不再擔心這問題。
建設的人馬分為三組。一組負責神馬穀東邊的溝渠和魚塘的挖掘,一組負責平原南邊的兩個水壩的修建,最後一組由薛負責,他將帶領人把挖掘出來的土做成磚,為城牆的建設儲備材料。
薛的任務是最難最繁瑣的,特別是水都凍住的時候,他需要和泥以及壓製磚頭。石路幫他想到了解決的方法。在工地的附近建起了一些草棚,土挖出來以後,把適合的泥運送到草棚裏。草棚覆蓋的地方,又挖一些淺坑,泥和雪放進去以後在邊上燒起篝火。
雪融化以後就和泥混合在一起,這時候就可以拉來牛踩踏稀泥。由於有火堆提供溫度,在這幹活兒的人也不用擔心被凍,牛隻要喂一些混合鹽的麥麩和稻殼之類就能夠保證其工作。
充分的踩踏以後,泥就拿出來放進模子裏壓製,製成的磚頭就放在平原中的空地上,冬天的雪也不會壓壞這些土塊。等到開春溫度升高時,差不多就能幹了。
那時候在平地裏就地堆起磚然後就用枯枝敗葉燒製,不用窯也能燒出紅色的磚頭來。燒好的磚頭運走,剩下的灰燼就作為肥料,這等於是燒荒中也不浪費燃料。
陸果主要負責建設水壩和開挖溝渠,同時協調整個工程進度。水壩的建設相對簡單,隻要選擇合適的地點,然後選擇一些土和石頭砌起來,壓的嚴嚴實實就行。暫時石路並不追求蓄水量,而是能改變水流的方向,引入溝渠。
第一個水壩選在十裏平原正南六裏的地方,那裏剛好有一個小的山穀,山穀兩邊不高,隻有四五米,寬也就十多米。隻要在穀口建設水壩,然後把在更南邊的相對高的地方挖一條一百多米的溝渠,就能把邊上的溪水引進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