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族人的一片忙碌中,年關來臨了。老的族人都習慣了每年的這個時候慶祝一番,新族人則聽到過無數次新年的傳說,並且也為此忙碌了一個多月。
相對而言,長老們就更忙。這段時間裏,核算所需物資,清點人口,趕著建設新的房屋等等,每個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在華氏三年的最後一天,石路先帶著族人祭祀了神靈和祖先。這次的祭祀規模超過以往,並且第一次執行了禁止受處罰的人參加祭祀。祭祀中,石路以神靈和祖先的名義,宣布了新的分配製度。今後族裏將不再給族人提供食堂,他們所需的物資要用勞動的工分換取。
在換取時,族裏已經預留下作為祭祀的部分,族人就不必再從兌換出來的物品中拿出。今後允許個人之見的交換,價格用鹽衡量。
講完一大通以後,就開始分配住房。凡是已經找到伴侶並且在神廟裏確認過的,都會分到一棟屋子,其未成年子女也要和他們居住在一起。
今後隻要是族人結婚,族裏就會給他們提供一套住所。房屋的維修由族裏組織人幫忙,今後凡是有房屋損壞,族人都有義務幫忙他人一起完成修繕。房屋的原主人死亡,房屋會被收回然後轉交給他人。
生活用具也將要發放到個人手中。每人都有相應的陶器和竹木器具,暫時沒有成家的成年人,雖然繼續在公共的食堂和房屋內住宿,但是他們的物品可以隨時領取或者等成婚時領取。
吃公共食堂的會扣除相應的工分,隻有在祭祀時或者外出勞作的時候,族裏認為有必要就地提供夥食的時候才免扣。
老人、兒童以及暫時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擁有一個基礎的工分,能夠獲得生活資料,同時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部落會給他們專門準備特殊物資和待遇,如孩子的尿布等。
老人也不多,不過沒有家的就統一的建一個養老院歸於他居住。換來的孩子沒能確認父母的,由族裏統一的管理,安排學習和生活。
未婚的族人中,如果同已經分到房的族人商議,到其房屋內搭夥做飯的,隻要申請通過後,就給其發放相應的物資。
有一條物資的規則,長老們沒有按照石路的要求,而是改動了一些。原本石路認為族人自己獲取的小獵物就完全歸屬於他們。
長老們認為,過去集中起來分配,是因為集中以後巫都向神祭祀和禱告,這過後才能享用。現在族人自己享用的話,神不會保佑。石路心想這哪跟哪兒,不過族人在外采到的果子,如果不拿回來或者族長發話就沒人吃。
現在的情況,族人必須拿出自己十分之一的收獲交給神廟,用來祭祀神靈。由於有了工分,隻要把這十分之一的量換算成鹽然後扣除工分就行。石路一想,這不是稅收麼?居然被搗鼓出來了!
目前能夠分到房子的家庭已經有七百多人。有的是兩個人,有的是三個人,也有四個五個的。實際上他們早就有了自己的屋子,隻是以前為兩個家庭共用一間房,隔開而已。
現在的分房,也就變成一個家庭一棟屋。這當中,大部分都是老族人,而且多少的學會了些文字,石路就當是實驗一下這種家庭的效果。
分完了這些東西之後,接著就是分發新款的衣物和鞋子,經過這段時間的趕工,陸果終於按時完成了所需的數量。
士兵們也得到了統一的製服,比起普通族人的顯得更加精神,長老們得到了全新的麻布衣服加上保暖的外套,穿起來顯得更加威嚴。
所有人都得到了新的靴子,興奮的人們在雪地裏又唱又跳,到處是腳印。俘虜們也不差,獲得了新的草鞋和保暖的獸皮。
今年過年的物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糖了。由於錫村附近楓糖的發現,讓石路不再為麥芽糖的稀少而擔憂,這種甜度稍微差一些的樹汁糖的出現已經讓族人驚歎了。宴會的飲食中除了去年出現的那些以外,新的調味品也試吃了一些,讓年宴比去年更有滋有味。
華氏四年的第一天,巫一大早就召集眾人,開始祭祀。本來他請求石路在昨天先發放衣服再祭祀,族長以為應該辭舊迎新,第二天再穿著新衣服祭拜才更好,所以巫隻能臨時增加一次。
錫村那裏如今還有人駐守著,那裏的族人隻能派了一個代表回來。石路也注意到了這點,不能參加祭祀在族人心中是很擔心的,之前沒有預想到這情況。不過隻能等華村裏的事兒完成以後才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