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修路造車(1 / 2)

華氏四年的春天比去年的來早了幾天,進入三月初的時候,梅河就開始解凍。

這時候部落的勞作重心逐漸的轉移到了耕作上。除了留下兩百多人繼續克服沒完成的城牆基以外,各組的人都基本回到自己的位置。

薛已經開始在十裏平原燒製紅磚,堆起來燒比放在窯裏燒更容易一些,因此出磚的速度快了不少。

他的燒磚隊伍增加到兩百人,這麼多人一邊燒製磚頭一邊製作更多的生磚,畢竟三月份的風雪已經減少,春雨不算太大,曬製一個月到四月播種時,已經能燒了。

這種為城牆而特製的磚頭個頭相對較大,而且對泥土的要求也不那麼高,唯一的問題就是運輸困難。

陸果帶著種植組以及部分俘虜共兩千人開進了平原中,一邊挖掘樹根砍伐樹木,給薛提供燃料,一邊就整理土地,挖掘較淺的溝渠,準備灌溉。

石路給陸果的任務是今年春天要把十裏平原開墾一半,桑葉泉到華村的沿路丘陵要新開墾出三千畝的粟田和麥田。同時維護水利工程的臨時小組要負責注意水的蓄積以及開挖通往地裏的淺溝渠。

隻是一開始隊伍就被一個問題難住了,運輸。這次勞作的地點比起過去遠,冬天的時候還能用雪橇,到了春天,運送所需的工具、采集到的材料等變得困難起來。

其中薛是最煩惱的,燒成的磚頭需要運回村裏,差不多要走五裏到十裏不等的路才能到。憑借人力就會占據勞動資源,而且效率不高。用獨輪車或者現在用的簡單的牛車,既費力又慢,在村裏搬東西還行,到野外那麼糟糕的路上就行不通了。

當問題反映到石路這裏時,他才發現,平原上的磚頭除了神馬穀東麵工地裏距離河比較近以外,其他地方都無法用水運。就南邊兒的水壩附近是磚頭最多的工地,要用水運的話,把磚頭搬到最近的河邊同到村裏沒啥區別。

道路問題已經是急需解決的關鍵,運輸工具也得改善。不過相對於冬天搞的水利工程來說,修路就顯得輕鬆一些,所以他打算一蹴而就。華村周邊正式修過的路隻有通往溫泉那一條,平時都是走一些走出來的道。

在前幾年,耕地就在村子不遠處,用不著專門的道路,不過即將開墾的土地就需要一些運輸的通道了。實地查看了以後,他決定先修四條主要的路,等耕作完成以後再把路延伸開。

第一條是華村西南南邊水壩的路,差不多是斜穿過十裏平原。到了那個被命名為果壩的水壩後,又會沿著丘陵的邊緣延伸到神馬山,最後北拐到準備安放水車的地方。未來運輸時,平原南邊離著河比較遠的地方,就可以用馬車牛車在村子和三個點附近運轉,靠近河的把東西搬到河邊然後水路運輸回村。

第二天是加固通往溫泉的路,並且中途要分出兩個岔道,一個通往連接兩條溪水的水壩,另一條通往采石場。俘虜們在那裏已經開采了幾個月的石頭,現在就全堆在那裏,一點點的用其他石頭把大的石塊磨成方形,這是為地基準備的基石。

第三條是通往東邊的關山的路。一直以來,由於考慮安全的問題,石路都沒有動華坪以及那片沼澤,保持原樣更能隱藏自己。如今部落規模已經擴大,不用再擔心一般的威脅,開發那裏的時機已經到了。不過不論是未來要居住,還是改做耕地,都得先把路修通。今後關山會設立一個據點,作為守衛村子的前哨,因此路就得通往那裏。

第四條是沿著河邊修到離著村五裏的地方,那裏已經有了一個據點,關著部分俘虜和牲畜。未來還將把路一直修到水車那裏,最終和神馬穀相連,這樣沿河開發的地方,要運輸物品時可以迅速的沿著路到河邊,加快裝船的速度。

一開始的路,雖然距離上看很長,不過石路並不打算一次性建成牢固的硬實的路麵,隻要先標出路基,除掉草木,然後把鬆軟的地方固定緊了,遇到溪水架個木橋就行。路麵沒多寬,就一米五左右,能容納一輛現有的牛車通過。

修路時,前麵趕著牛車,後麵的人拿著工具往前修。遇到車過不去的地方,加固一下就行。這樣壓一段時間後,雨季一定會成為泥濘,那時候再把碎石頭等填進去,路就好了。

修路大軍的動作很快,第一天,負責修建通往關山的小組就完成了任務。十裏平原裏的進度也快,五天內就完成了東段的任務,運磚不成問題。隻有通往溫泉的路由於丘陵多,所以花費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