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月份時,灌溉工程中最難的部分已經完成,可以撤回大部分的人手做別的事情。剩下的活兒,需要在春暖花開時才能進行。
石路留下一千人,負責挖掘剩下的溝渠以及配合薛的製磚隊伍,剩下的都投入華村的建設中。
二月份部分積雪已經化了,不過不時的還會有暴風雪降臨。由於三月份才能大規模的開荒,石路決定提前開始城牆的建設。
此時由於材料還不夠,磚頭隻有相對小一些的建房用磚,大的城牆磚還在十裏平原各處,所以工程一開始,大部分的勞力都投入在挖掘地基上。
城牆的牆基深兩米,寬四米,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圍繞著華村,要挖掘周長八裏左右的深溝。石路希望在雨季來臨之前,把牆基砌好,然後雨季的時候就開始不斷的往上砌磚頭以及填土。
通過計算後他發現在雨季前,暫時的人力以及工具根本完成不了,特別是這裏的土以粘土為主,挖起來十分的費力。
為了加快進度,他把除了采石場以及薛的聯合製磚隊伍的勞動力都投入挖掘城牆溝的工程裏,薛也要派一組人回來這邊把挖出來的土加工成磚頭。製作維修工具隻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進行。
幾千人的隊伍,每天的進度不是太理想。有些地段由於樹根的深以及石頭的眾多,不得不采取用火燒水澆的方式,這大大拖慢了進度。隨著挖掘的深入,有些問題也暴露出來。
比如有些地帶挖出了水,有些地帶卻是石灰岩的小窟窿,和陷阱一樣。十天過後,隊伍隻完成了一裏多的工程量,離著最終八裏的目標還太遠,照目前的進度,至少要到五月才能完成。
隻是這當中還要耕作、外出、開發別的據點等,根本無法和現在一樣聚集幾千人來進行著一重大工程。石路心說必須想個辦法,加快一些速度,耕作季節來臨之前完成多少就多少。
挖掘工程中最大的難點在於粘土太緊,石頭太多,同時運送挖出來的土困難。工具又以石器為主,刨開一點土十分不易。石路決定不按照統一的一段接著一段的挖,而是四麵開花,遇到太硬的地方就先繞開,以後集中力量去完成。
隊伍也被分成了幾個臨時小組,每個小組中配備一定量的青銅工具,組成挖土隊,後麵則跟著運輸隊伍,把挖出來的石頭泥土都搬到邊上。每次開挖前,先用大量的柴禾把要挖掘的部分燒熱然後撒上雪融掉,挖起來就容易得多。
這樣,四麵城牆的地基由五六個混合小組同時開挖,進度一下子就快了起來,不用和以前一樣,遇到個大石頭就耽誤一兩天。
到了二月下旬的時候,地基已經完成了一半,不過都沒有連到一塊兒,一段一段的,中間不是阻隔著石頭就是粘土太硬,需要慢慢的對付。
這次工程也帶來了個好處就是地下發現了一些泉眼,可以作為飲水用。石灰石也挖了幾大堆,大部分都被火燒過,隻是露天的燒溫度不夠,還得投入窯裏才能完全變為生石灰。泥磚以及大的城牆磚頭擺滿了各處,隻等曬幹以後開始大規模的燒製。
石路依然沒有怎麼參與進去,每天巡視一下進度以後,就交給陸果去處理。現在他忙著重新規劃整個華村的建築布局,一些細節上的東西需要改進。
居住區,手工區和辦公儲存區已經成雛形,不過一些管道需要更改,該修繕的公共建築也需要改正。馬場上將以倉庫為主,加上一個活動用的廣場。邊上隻會保留兩排居住用的房屋,安排學習的孩子們以及平日在族裏負責內務管理的人。
等春天來了以後,石路也將在梅林那裏擁有一個新的院子,比起現在的地方光線更好,位置也高一些。
各個功能區之間還需要重新的鋪設排水管道,劃出新的街道,鋪設路麵,完成綠化。這樣,整個華村就成了南邊作坊區,東邊活動區,西邊北邊住宅區的構架。建成城牆後,裏麵的飲用水以及洗滌用水也得重新的建設一番,除了梅林那裏的泉眼以外,新挖出的水源附近也得建成水井。
城中還需要引來溪水作為衝洗街道用,為此石路決定在神廟前建成一個水池,作為城裏防火以及清潔用水。貫穿各個街道的地方,還得留有水渠,讓活水在城裏流動。
現在村裏常住四千人,俘虜和部分遊民則在工地幹活兒。石路計算了一下,這麼一個長三裏,寬二裏多的區域內,能夠居住三四萬人。目前留有的大部分空地將作為未來新加入的族人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