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2 / 2)

冬小麥一向是比春小麥更高產,再加上今年春季到來時小麥揚花的時候水利設施已經能用得上,更增加了產量。五千畝的小麥收獲了八十多萬斤,陸果足足動用了三千人才完成。油菜籽今年是第一次收獲,有個一千多斤。

陸果不知道石路要怎麼用這些細小的種子,看起來味道也不會好到哪兒去。這東西長的不快,不如白菜的產量,這幾年別的作物都已經擴張,隻有這東西還是這個樣子,也和一直以來種植不多有關。

收割完這些糧食以後,他又在麥田種上新的種子,春小麥達到了六千五百畝,比石路的要求多了些。當種好麥以後,華穀的春耕就結束了,不幾天就煙雨蒙蒙,一年一度的雨季,快要來了。這時候,石路派回來拿種子的船也到了。

石路在到達錫村之前,特地到去年發現亞麻的山上搜尋了一些剛剛發芽不久的幼苗,加上種植時收獲的種子,一起帶到村裏。之前修路的工程組一直在南梅河穀勞作,如今已經完成三分之一的工程,最難的路段依然沒有動工。

到了山上以後,首先是安排這麼多人的住宿和運輸所需的物資。由於路沒有修好,所有人暫時都充當了運輸隊,用人力和馬匹把開墾時需要的工具以及糧食運上去。這時的錫村植被生長剛剛開始,證明季節比華穀晚了半個月左右。

稍事休整,他就帶著隊伍開始了墾荒建設。

這裏除了一些楓葉林和鬆林以外,山間有很多的平地,很典型的高原地形。比起華穀來,這些平地大部分都是草地,開墾起來就容易很多。

石路選了村子所在的周邊地帶進行墾荒,這裏地形相對平坦,而且有水源,萬一缺水的時候灌溉也方便。

割出一條防火帶,然後把村裏這些日子砍樹積累的枝葉全部扔進草叢裏,放上一把火,火熄滅以後把地裏的灌木以及石頭移除,就能播種。開荒期間也下了一場雨,比起華穀這個時節的雨小很多,石路知道這很適合小麥的生長。

由於這裏墾荒的速度相對快,石路就把人分成三組,一組繼續在村裏墾荒,另一組則到山下南梅河穀開辟一些新的土地,最後一組由他親自帶領,把楓葉林圈起來。

在南梅河穀中依然有一些能夠利用的土地,河穀地帶都很肥沃。石路選擇的地點是未來道路建成以後,處在三岔河以及錫村的中間位置上。這裏將要建設一個新的村,位置比原來陸果建的休息據點更偏西一些。

等路完工,從錫村到三岔河隻需要兩天的時間,比現在三天縮短了一天,再用兩天就能到達華村,比起過去能快三天左右。河穀的開墾小組將在河的北岸較為平坦的地帶開出一百畝左右的地,南岸還得以後規劃。

南梅河穀能利用的土地不多,那裏的南北兩岸剛好就有一些零星的能夠使用,石路親自跑了幾趟以後,估計能有個千畝的地,大部分就集中在未來建村的地方。

楓葉林很大,靠近錫村的地方就有幾個山頭,上千畝。這片林子還往西邊延伸,那些地帶暫時還沒法去探查。楓樹林中間的一片草地正在被開墾,這裏位置極佳,就在村子的西北邊,從草地上就能看到村子的建築。

根據這裏的人的探查,目前開采的錫礦集中在村的東南和南邊,楓葉林那邊暫時沒有發現,所以在這規劃糖的基地還是很方便。

不過要管理這些高大的喬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大部分的樹都和別的樹種混合在一起,形成森林,還占據了六個山頭。

經過仔細的研究以後,開發楓樹的小組選定了最靠近村子的兩個山頭,在山腳下劃出隔離帶,隔離帶上的植被全被清理了一遍。接著又往山頭上砍出一些路,盡量的通往楓樹密集的區域。

路上的雜草樹木清理過後,一群人開始點著火把,攆走以及射殺一些動物。最後就是集中的把楓樹周圍的植被處理一下,保證每棵樹的根部十幾米的範圍內是光禿禿的。

完成了這一切以後,石路帶人標記出上麵需要砍伐的一些雜樹,供未來村裏建設用。

管理楓樹的人並不需要太多,而且楓糖也隻有在深秋或者冬天的時候才能采集,那時候這種植物為了過冬就會吸收和合成大量的澱粉和糖類,儲存在樹皮上過冬。

森林是危險的,可能會對前來采集楓糖的人造成威脅,特別是熊這種嗅覺靈敏的動物,除了弄壞采集的工具以外,更會造成人員傷亡。

所以石路就在隔離帶上建起了一圈籬笆,把兩個山頭同周圍森林的通道分離開來。今後管理的人還得在籬笆邊上種上一些附近能找到的荊棘,形成一道保護牆。

當他完成了楓樹林的建設以後,這裏的墾荒小組也完成了播種。小麥種了三百畝,加上十幾畝的亞麻,就完工了。這裏完活兒以後,墾荒隊就到山下的河穀中,幫忙那裏的小組。

河穀中相對於山上開墾更困難些,而且當初石路沒有想要在這裏也開辟一片新的土地,畢竟華穀中還有更多的沒有被利用呢,他隻好派人回村取更多的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