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林子之後,石路就決定在山中間建起幾個院子,作為製作楓糖的地方。林草這裏材料都齊全,一天後,四間木屋就建成了。
在林草負責建房的時候,石路帶著人把工具都搬到林子裏,他要親自示範采集樹汁兒。
首先是選擇一棵粗大的楓樹,然後在靠近樹根的地方,用鑿子把樹皮鑿開。當鑽出一個洞之後,插入竹管,把汁液導入竹筒。
這裏的楓糖采集需要什麼樣的溫度、氣候條件還不得而知。不過石路知道,采集楓糖需要低溫,最好不能超過五度的氣溫。這時空他也沒溫度計,所以隻能慢慢的嚐試。
季節上,石路所知的是冬天快結束時最好。隻不過現在他也不敢肯定這裏的楓樹是不是和原時空北美的一樣,所以隻能每個季節都試試。
石路示範完成後,吩咐族人把周圍凡是一個人報不過來的楓樹都打孔。
為了防止對樹造成傷害,石路特地囑咐,每棵樹隻能鑽一個孔。除非是非常粗的樹,經過他的批準才能鑽兩個。
林草把木屋建造完成後,石路就帶著人在屋裏砌了一排灶台,上麵安放七八個大的銅鍋。未來采集到的汁液就會被放進裏麵慢慢的熬。
他一開始想用陶罐,而不是寶貴的銅,隻是楓糖熬製需要較高的溫度,最好是超過水沸點。銅鍋在這方麵就比陶出色。
由於屋頂是木板和麥稈,他擔心灰塵落下,就讓人在灶台的上方裝上竹篾編成的天花板。煙囪也穿過屋頂向外,這樣煙塵就不用進入屋裏。
至於燃料口,就在屋外。以後隻需在那搭上草棚遮擋風雪,就不妨礙加柴火。這麼做的好處也是盡量的保證製出來的糖幹淨。
該做的都做了之後,石路隻能等待。這也是一種碰運氣的行為,他既不知道具體是哪種樹產糖,也不知道具體的季節。去年冬天的時候偶然的收獲,隻能確認部分內容。
錫村的氣溫比華村的低很多,降雪也提前來臨。在石路完成製糖準備的第三天,錫村的第一場雪就來了。
石路每天都去檢查樹汁兒流出的情況,結果很不理想。收獲的汁液非常少,也嚐不出甜味。
下雪了,石路隻好躲在屋裏。這時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雪又太少無法滑雪,他就陪著雲造人。
林草倒是冒著雪,指揮著錫村留守人員繼續修路,他也不打擾石路。石路呆了一天,等雪停了以後,捉摸著這不是一個辦法,需要想想原因。
他決定繼續等待看看,確認什麼情況下汁液最多。同時也要辨認樹種,看看不同的樹出糖的時間。
當然這大部分的活兒他是沒法堅守到最後,隻有讓管理小組一直實驗和觀察。
經過冥思苦想,他終於回憶起楓糖的更多內容來。楓樹在生長季節會在樹皮上儲存很多澱粉。在冬天的時候,為了防寒以及提供養分,澱粉會慢慢的轉變成葡萄糖等糖分。
所以,冬末初春才是采收的最好時節,按照這裏的氣候,也就是在三月中旬到四月這段時間。
“糟糕!居然搞錯了季節~”石路懊惱的拍著自己的光頭說道。
“也許有別的收獲呢,不如再試著熬熬看?”雲抱著他的腰說。
“死馬當活馬醫了,不成功就當度假了!”石路說著就要往外走。
“死馬巫要拿去剝皮然後祭祀的,度假?度假是什麼?蓋房子嗎?”雲不解的問。
簡單的給她解釋兩句後,石路就跑進林子裏看竹筒裏的情況。看到收集了部分的液體,石路讓人記錄下哪棵樹出的樹汁兒,然後帶著掉落的樹葉和汁液回屋研究。
經過辨認,石路認出了糖楓和紅楓樹。這兩種樹給石路的印象很深,在原來的時空他就了解這都是產糖的。隻不過,在這初冬的季節,在它們身上一滴樹汁兒都沒得到!
“恩,雲,過來記錄下這兩種樹,紅楓和糖楓。”石路喊雲用竹板寫下文字記錄。
就這麼的來回辨認、回憶,石路終於確認了這片林子裏有六種不同的楓樹。這些樹,除了葉子稍微不同,樹皮的紋理差異大之外,遠處看區別不大。
熬製汁液也取得成果。石路在其中一種樹的汁液裏熬出了一些糖漿,雖然不太甜,而且產量低,但總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