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村回華村的路上,人們發現梅河已經開始封凍。岸邊的淺水區,能看到浮冰。石路吩咐運輸隊加緊運煤,不然梅河封凍的很快。
華穀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是這幾年石路觀察得到的結論。冬天比大荒原來的晚,河水卻能封凍,夏天又很熱。穀外的沼澤相對就暖和些,梅河在靠近羚河的地方冬天依然流淌。
西華平原上的桃河也沒有封住,冬天雖然也有大雪,對河水沒有影響。至於這樣的氣候是怎樣形成的,石路就不去深究。
他也知道了為何雲夢澤裏有鱷魚,卻不在華穀出現。這種冷血動物耐不住華穀的冬天,它們隻有在雲夢澤裏打洞,才能度寒冬。
回到華村後,石路去了溫泉休息了一兩天。一開始他隻是帶著倆孩子去,如今興已經能到處跑,經常拖著蹣跚學步的羚四處亂竄。
到了溫泉不到半天,他就頂不住了,趕緊騎馬回家求援。雲才跟著他去照看孩子。部落裏的長老們早習慣族長這種放手不管的行為,也沒人敢說他。
好好的放鬆了兩天後,華穀又迎來了第二場雪。石路回到村裏,運輸隊的就彙報給他:“族長,錫村的路已經修好了!”
這的確是個好消息。從春天開始,將近八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這至關重要的通道。從此以後,華村到錫村所需的時間就大大縮短。
這條路的修建也是斷斷續續的。耕種的時候人手會被抽調,雨季的時候還會停工幾天。人手從一開始的百人到最後的兩千人。這幾乎動用了族裏一半的建築隊和俘虜。
近百裏的路完成後,人手就可以集中在建造城牆以及別的活兒上,其他工程的進度也會加快。
“巫禾,陸果,準備一下,同我去走一趟那條新路。我得去看看情況,順便把修路的族人安排一下。”石路召集兩人說道。
帶著運輸隊,一行人在雪中穿行。這次石路帶上了許多竹排,為的是在梅河完全封凍前把修路的族人帶回來。
到了南梅村之後,石路停了下來。修路工都在這集合著,準備回華村。巫在此舉行了一個盛大的祭祀儀式,慶祝路的完工。
石路在路邊選了一塊地,把修路中因為事故和傷病而亡故的幾個族人隆重的安葬。巫還特地在他們的墓地上建起一座特殊的廟,供奉著山神,以保佑道路的順暢。
吩咐運輸隊把族人送回華村後,石路就沿著路考察了起來。如今盡管是冬天,但是來往錫村的馬車不少,都是運送糖和錫礦石的。林草依然在忙碌著,他在為過冬儲存燃料。
在錫村和南梅村之間,遠離河穀的地方,陸果規劃了一個新的村。這裏處於山坡上,不過地勢較為平坦。路剛好從村裏通過。
村子沒有南梅村那麼大,隻有十幾棟屋子,加上倉庫和其他設施,頂多能住一百人。周邊森林茂密,野獸出沒頻繁。
眾人在村裏都能聽到熊的吼叫,估計這胖子還沒找到冬眠的地兒,在發火呢。
陸果請石路為這裏命名,並且請示這村應該如何管理。
石路觀察了一下,這村的位置還不錯。南邊就是南梅河穀,北邊是高山。往東看去,穿過群山能看到華穀。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陸果還讓族人在坡地上開墾了將近百畝的土地。今年由於時間趕不上,所以還沒有種上作物。等明年的時候,粟或者麥都能在這裏種。
石路看了植被特點,這裏也是較高的地方,也比較冷,就吩咐陸果這裏未來也安排種亞麻。
在附近的森林中,石路發現了一種野生的栗樹,上麵帶刺兒的果子和板栗很像,隻是沒那麼大。弄開刺果殼後,掏出裏麵的種子來。
這果仁吃起來比較苦澀,完全沒有板栗的香味。
不過石路還是不放棄,讓人去掉種殼,把仁放進鍋裏煮。煮熟之後,這東西就散發出獨特的香味,飄的很遠。把這玩意兒和米一起煮,粥更好喝。
石路把這種玩意兒稱為香栗,村子名也就叫做香栗村。命名好之後,石路親自寫了一塊牌子掛上去。
管理上就比較難辦。南梅村的村長認為,這裏的位置離著南梅村不遠,所以南梅村想管理。
但錫村的林草認為,這裏該歸自己管。這地方剛好是兩村的中間地帶,又處於高處,有事的是時候錫村能快速過來幫忙。
“這裏到兩村都不用走多久,又沒有像神馬穀那麼重要,當初我就想讓他們管理,不用單獨派村長。”陸果苦笑的說。
巫也 附和著說:“我當初也同意,所以這裏神廟都沒建。”
這是族裏第一次出現管理內部的利益爭端,石路最後協調道:“這村先由南梅村管。至於錫村,今後往南邊、北邊和西邊能建不少據點。”
石路知道南梅村的心思。錫村有礦,還有糖,更不用說還能開墾不少的地。
南梅村就差一些。隻有耕地,更多的時候是充當中轉站的任務。隻是就算這個中轉站,也不及三岔河那裏的百裏村。那兒規模更大,人更多,還有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