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華村,石路先挨個的給長老們打招呼,讓他們先總結好全年的情況。然後在長老會議上討論。
現在部落的事務越來越多,好多長老都忙不過來。加上華部落又不是傳統的遊獵部落,更非一般的農耕部落,所以長老們也沒有什麼經驗。
普通的農耕部落裏,族人都知道時節變化。何時播種、何時施肥除草、何時收割等活兒,不需要有人去指導。
可惜石路所處的時空,曆法沒有,懂得觀察土壤的沒有,準確掌握氣候變化的人更沒有。在短時期內,如果自己不監督著,帶領族人解決,糧食根本種不出來。
巫倒是有一些知識,他的職業讓他能夠觀察一些天象和水紋,這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可惜並不怎麼可靠。正因為如此,盡管已經豐收,石路還不敢掉以輕心。
大部分時間,石路都是在長老們遇到困惑和瓶頸時才去想出解決的方法。長老會議基本上就是解答的時候。
石路也不敢直接就把自己知道的一知半解的管理知識傳授出去,要真用這類方法,華部落早瓦解了!石路沒辦法一下子讓這些人一下子就理解更深的內容,那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他隻能采取遊獵部族的複雜版的管理,然後慢慢的改善。每個長老實際上就是過去狩獵隊長和采集隊長的複雜版,所以長老們就容易進入職位角色。
為了讓全族的管理者都能集中的提出問題以及訴求,石路決定這次長老會議讓比長老低一級別的各隊長和組長也參加會議。
這樣,就需要給他們準備的時間。石路先吩咐長老們各自準備資料,然後再找時間討論。他自己也得好好的休息和準備一下,看看還需要做哪些事兒。
交代完長老事情之後,石路就帶著孩子去溫泉了。他要在那裏享受冬日的溫暖,同時也是思考下一步的計劃。
溫泉如今成了石路自己專屬的度假村。長老們除了要來附近忙活之外,都幾乎沒有時間來這休息。十多棟屋子不是存放農具就是倉庫,剩餘的都是空著的。
泉眼所在的盆地周圍的丘陵上,如今種滿了果樹和苧麻,就連路邊也是開墾為田地。過去繁茂的植被已經不見了,視野變得十分開闊。
在小盆地中間,是一條小溪和泥潭,溪水早已經被歸入流入華村的那溪流。石路決定把一直未命名的溪水命名為禾溪,這是對巫的感謝。
至於盆地中間的那泥潭和溪水,石路一開始同意陸果在這裏開墾土地。今年在這種了一小塊豆麥後顆粒無收,於是就被閑置了下來。
石路決定把溪水的出口堵住,然後掏空泥潭。裏麵的汙泥作為肥料拿去給果樹施肥,然後在形成的池塘中種植蓮花。這樣,桑葉泉就成一個風景優美的園林。
這裏的地形比華村還高些,西南部就是南麵的南華山脈,東麵和西麵都是稍矮的丘陵。東北麵就是華村,站在果園所在的小山頂上就能看到梅河。
現在果樹還小,而且隻有一些梅樹和桃樹。等以後發現了適合種植的果子之後,也會移栽一大部分過來。
等果樹長大之後,這裏就成為一個安靜而舒適的度假地。冬天有梅花開放,春天桃花朵朵開,夏天荷花滿池。到時候石路就可以經常來此常住,享受一下。
安全問題也需要考慮,附近野獸不時的出現,南華山的探索還未完成。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等周邊開發的差不多了,防禦設施就能跟上去。
族人們誰也沒有族長大人的這份雅興,多年的傳統讓大家也不會去專門琢磨欣賞的事兒。不過也沒人反對,反正族長大人做事一向都讓人猜不透,聽他的指揮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