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長老會議(2 / 3)

他也奇怪,過去兩個狩獵隊就不存在這問題。難道是人多了就變了?還是因為不同的活兒之間出現了隔閡?

桑倒是知道為什麼:“族長,過去狩獵隊和采集隊也這樣,看誰收獲得多。”

“哦!原來是分工不同,加上一方收獲明顯,另一方麼,族人都不知道城牆幹嘛用的。”石路想道。

不過暫時他還不能完全的確定族裏的分工,那樣根本行不通。真就讓建築的不負責耕作,工匠不參與生產,一是人手不夠,二是有的組一時看不到收獲,那會出事的。

於是他采取了一種變通的方式解決問題。部落裏的各個小組,隻保留小組的管理人員,其他族人就不固定在哪一個組。

這樣勞作的方式就改變了點兒。當從事一項勞作時,臨時抽調人員充實小組。有擅長的技能的族人,比如木工、製磚、釀造、冶煉和製陶等,將固定在專門的小組裏,待遇同管理一樣。

這是有些倒退的做法,不過目前也能行得通,等今後有了更好的方法再改進。

桑提出了部落裏處理糾紛的難題,這主要是新族人和老族人之間的矛盾。老族人習慣了按照規則生活,新加入的族人和遊民身份的人還不習慣。這不是水鹿能夠完全教會的。

過去遊民都是統一的安排食宿,統一幹活兒。變成族人身份了,好多事都是自己單幹,麻煩來了。

這其中就會有一些誤會,然後導致衝突。最明顯的就是老族人大都是自己做飯,有的新族人就會不請自到,搞得有些人不勝其煩。

柴禾也是常出現問題。新族人常常會拿走老族人收集的柴禾,他們以為這就是大家一起勞動的成果,放進部落柴房就是。

問題不大,出現的事兒卻很多。也許這些就是新舊習慣的衝突吧!解決的方法也沒有什麼妙招,隻有讓族人多教會他們,慢慢磨合。

薛倒是沒多少問題。他基本不管那些瑣事,一頭紮在研究中。他提出的難題暫時石路也沒轍,比如怎麼做一把刀,能夠用來切削銅。

桃雖然加入才幾個月,不過就迅速的折服了其他長老。不愧是做過族長的人,處理事情的時候井井有條。這也使得她所承擔的事兒逐漸由虛變實。

桃提出現在同外麵部族的聯係越來多,需要派專門的人負責。這樣,不論是交易還是戰爭,部落就能夠及時的得到消息,然後能充分準備。

對於她管理的采石伐木的活兒,她也請求能夠得到更好的工具和方法,提高效率。現在采石頭的時候,遇到巨大的石頭很難分解,加工也不易。

俘虜們都是采取挖開土,然後用燒燙後澆水的方式讓石頭破裂。這種方法效率低下,挖出來的石頭形狀各異,也難加工。

遇到需要做石磨、石碾的時候,現在的方法很難提供合適的材料。如果用製作石磨的方法,一點點的扣眼兒的話,估計一塊大石就得用一年。

石路想了一下,如果用青銅去一點點的扣眼兒,實在是太慢又浪費。除了像石磨這樣必須用的石器之外,用青銅很不合算。

每一個磨加工下來,至少要用掉二十斤的銅。如果用在采石頭上,目前部落還承擔不起。這就得另外想辦法。方法也不多,石路首先想到的是黑火藥。

不過立馬又被他否定了。硝和硫磺雖然有,卻不多。硫磺就是大問題,溫泉裏並沒有太多的產出,連骨膠生產都不夠。薛報告說,泉眼上那些玩意兒,每年頂多能製五六斤的骨膠,少得可憐。

石路最後想到了辦法,不過這得親自試驗過後才知道行不行。好在這方法簡單,立馬就能試驗。

試驗就在神廟前的廣場上進行。掃開雪,準備好工具,試驗就開始了。

讓族人找來一塊石頭,石路用青銅沿著紋路鑿了幾個淺坑。接著拿來馬糞塞進去,然後用木楔子往眼裏砸,不一會兒石頭就順著紋路裂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