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明年豐收後,部落就能有超過一年的糧食儲備。從此後,就算有些年份收成不好,華部落也有存糧度過難關。
石路頗為關注的油料作物油菜也種了近千畝,明年夏天就能給他提供一部分菜籽。陸果把春末收獲的一千斤種子全撒下去了,他雖然還搞不清族長種這東西幹嘛,但還是堅決執行。
隻是陸果也出了差錯。聽完他的彙報後,石路就覺著種子有些浪費了。菜籽沒有麥種和稻種那麼大個兒,一把就能撒一大片。陸果按照小麥的每畝播種量來種油菜,浪費了好多。
“明年開春,這玩意兒能挨得過暴雪還活著的話,密集的油菜記得拔了部分,做菜吃。”石路吩咐。
就石路所了解,油菜沒有麥那麼耐寒。但這個時空的“油菜”似乎很特殊,就和冬小麥一樣,大雪覆蓋後停止生長,春天到了就重新伸出葉子,差不多同時和麥開花。
油菜植株也很怪異,沒有抽枝的時候,就和蒲公英一樣,匍匐在地上。這和石路認知的油菜完全不同。不過抽枝之後,那就認得出來了,嫩葉也美味,種子也富含油脂。
在耕作中,也出現一些問題。
首先是土壤的問題。最先開墾的土地,產量已經下降,植株長勢也不太好,還更容易招來蟲子。
這是肥力退化。華穀原始的土地十分肥沃,產量不算高的原因是種子很原始、耕作技術簡單造成。
不過退化來得如此快,倒是出乎石路預料。田裏幾乎年年都施肥,依然難保持肥力,這其中一定有原因。
倒是一個一直以來負責在丘陵裏耕作的隊長說:“族長,種過豆的地上,小麥長勢比十裏平原裏的麥長的更高。”
“這是黃豆固氮的作用。”石路馬上想到。
他吩咐陸果:“明年試著輪作,就是把種過豆的地改種別的作物。”或許套種是個好方法,不過那對於現在的部落來說,顯得太麻煩。
除了土壤的問題以外,發芽不齊也是難點。過去糧食少,都是偶然得到的種子。經過幾年精心的照料,才發展到現在。
種子的缺乏讓石路一直采取收獲後全用來播種的方式,沒有組織過選種。去年剛剛吃上糧食,石路又忙於別的事兒,種植時他很少親自示範,而是指揮。
族人們也就按照老習慣,抓起種子就種下去。結果有些壞的種子或者不飽滿的部分就沒出芽。莊稼長出來後,地裏就像留了些斑點——雜草取代了那裏的糧食。
“生產組裏抽出一個選種子的負責人,冬天帶著人選種!”石路吩咐。
為了更好的選擇種子,石路製定了標準。每種作物的種子都是選個大飽滿的顆粒,並且要用篩子過一遍。
每一種作物,都預備一個竹篩子。篩子的眼兒,要剛好能留下最大個那部分種子。這樣隻需要一篩,小的部分就落下去了。從篩選出來的種子中除掉壞了的部分,來年就能把它們種下去。
今後,負責選種的人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認真觀察作物生長狀況,從中選出一些生長快、結果多的植株。等收獲之後,這部分就作為未來種子的主要來源。
既然十裏平原已經出現土壤退化的苗頭,石路也把梅河盆地的開發提上計劃中。他決定明年就開墾一部分,然後連同老的耕地,進行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