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隊先選擇北梅河作為目標。從三岔河看,幾條河都是從西北邊的群山中流出來的。那裏森林密布,夏天還霧氣重重。遠處的高山上,隱約的能看到山頂有常年不化的雪。
北梅河的河穀更為陡峭,竹排進去一兩裏之後,水流太急,河中石頭太多。石路吩咐把航行工具送回百裏村,改用騎馬和步行。
北梅河在三岔河看起來是由西向東流,不過深入不到十裏,就出現一個河灣。河水從北邊流下來,然後在這裏轉為由西向東的流向。
這裏的山坡度更大,河穀十分狹窄,有時候探險隊不得不繞開河道,而是聽著水聲往上走。森林裏植被茂密,石路吩咐打頭的騎兵一路砍一路推進,不然馬上不去。
三天後,探險隊連續發現了四個瀑布,都是北梅河巨大的落差形成的。這時隊伍還隻是在半山腰。石路找到一座小山,爬上山頂的樹上往下眺望,甚至可以看到百裏村的煙。
過了瀑布之後,北梅河就變成了西北東南的流向,南岸幾座高山使得河水改道。地形繼續陡峭,探險隊繼續艱難的往上爬。
走了一天後,隊伍甩開了身後的高山,河水也變得平緩了一些。不久之後,探險隊就走出了森林,前麵出現一片草場,河水就在這高山草地中流淌。
這裏的河水也很淺,人馬都能輕易的趟過去,哪怕現在處於夏季的降水時節,水量也不算太大。各條小溪從草地兩邊的高山山彙集到北梅河裏,向西邊望去,就像一條條彩帶。
從華穀是很難看到這草甸的存在的。東南相對高一些的山擋住了視線。不過那些在華穀看起來高聳的山,在這裏看來就和小丘陵一樣,相對高度並不大。
真正的高山就在草甸的兩邊。南邊有著茂密的森林,北邊充滿了懸崖和稀疏的植被,遠遠看去,有些山頂白雪皚皚,不時的反射著陽光。
盛夏的時節,草甸的野花盛開,一片繁茂。這裏的草地比南梅河盡頭的多,那裏隻是在河邊有零星的草原。這裏的草地,雖然不寬,但是往西北卻望不到頭。
實際上,這個草甸就是夾在南北兩麵的高山中間的緩坡,形成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也許是海拔高,或者水汽被山擋住,越往上,植被就越少。探險隊到達的地方,剛好就是草地和森林的交界地帶。
石路決定先在這裏呆幾天,看看這裏有什麼獵物和物產。同時,也將詳細的探查這裏是否有別的部族的出現。
“這裏草真多!馬好像很喜歡吃。”雲對石路說道。果然,帶來的馬在這裏歡快多了,一陣陣嘶叫。
不過探險隊感覺在這裏比華穀更容易累,走一段距離就有些吃不消。石路帶著人來回的走動後發現,這隻不過是輕微的高原反應,不會影響行動。
山中的植被同華穀的也不一樣,充滿了一些從未見過的物種。動物倒是很熟悉,比如鹿,山羊和狼群等。河裏也有一些小魚,不過都不大,最大的都沒到半斤。
石路派了十幾個人,輕裝上陣,重新回到來路上走了一天。雖然隻走了不到五分之一的路,不過他還是根據隊伍沿途查看到的情況,大致的估算出三岔河到這裏的距離。
這段路並不遠,實際上隻有四十裏左右。不過坡度大,而且河道比南梅河蜿蜒崎嶇。其間森林密布,有的地方甚至看不到太陽。
草甸比起錫村所處的地帶,氣溫更低一些,河水的來源就是遠處高山的積雪,因此比較冰冷。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牧場。”石路對雲說。
在森林邊緣查看了一天後,探險隊就沿著草甸的走向,往西邊的坡上進發。這一路上由於騎馬,就快了很多,三天的時間就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