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穀村(1 / 2)

羚羊穀已經成為華部落重要的狩獵據點。羚河西岸的丘陵地帶,華部落圍繞著羚羊穀開展各項活動,把這裏變成了自己的獵場。

和在去玉河高原之前,一直在這裏建設軍營。他按照石路的吩咐,要把這丘陵地帶變成步兵的訓練場所和重要據點。

秋天的時節,羚羊穀的各種野草野果的種子也開始成熟,林子裏住滿了各種奇怪的鳥。這些動物都是依靠大沼澤為生,白天進入水域捕食,晚上回丘陵休息。

石路到達羚河的時候,這裏還有二十多人在忙碌。由於人手大部分被抽走,所以這幾個人呆了幾個月,他們要負責把羚羊穀建設好 。

如今羚羊穀已經有一個村的規模,穀內四周的草木被清理幹淨,羚河的兩岸建起了四五棟房子和二十多草棚。實際上從前年開始,草棚一直都存在,轉運大荒原來的人的時候,陸蔥就利用這裏。

山穀的四周,同樣建有許多的瞭望哨,木頭搭起的高架子,能夠看到東邊的光禿禿的山。那些山都是動物遷徙時留下的痕跡,年複一年的踩踏,除了荒草之外少有植被。

“這附近有好多能開墾的土地呢,以後要不要開墾?”桑問到。

“暫時不開墾。如果耕種了,擋不住遷徙的動物的破壞,過度捕殺,或者這個獵場就會失去獵物。那些動物接觸到更多的危險,它們會選擇新的路。”石路答道。

“人多了,它們也會被嚇跑的。”桑回應。

“鱷魚那麼多,它們每年還是一如既往的從這裏過河。隻要控製好了,就沒事。”石路說道。

實際上,這個獵場是富有的。哪怕現在華部落這麼多人,依靠著春秋兩季的捕獵,不種莊稼都能生存。

大荒原太大了,在那裏都能不時的看到一群群的野生動物。這些動物中,至少有一半會從羚羊穀東部幾十裏範圍內的區域遷徙。過去這裏又處於封閉的狀態,少有部族活動,因此才有華部落前幾年的豐收。

不過石路也不想一下子就把這裏開墾出來,他要保持原狀。假如動物遷徙過程被嚴重幹擾,比如狩獵過多或者路線被破壞,那大荒原的部族就會麵臨饑荒的危險。

這就不符合華部落的利益了。饑荒帶來的就是戰爭,為了爭奪獵場,各部族都會大打出手。戰爭會一直到人口降到荒原能承受的範圍,並且人們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時才停止。

華部落就會失去重要的人口來源,同時自己的地盤會被更多人覬覦,那樣部落就會浪費好多發展的時間。石路可不想一下子就讓荒原進入混亂當中。

“我們隻要保護好這塊三角地帶,每年有限度的獵取動物,就能夠控製北邊。當一切防禦做好之後,我們就掌握了北方的食物來源,那樣沒有人敢隨意挑戰我們。”石路對桑解釋。

“現在不是也很少有部族能打得過我們嗎?”桑很不解。

“假如,荒原的部族,不論是南邊的還是更北邊的,一下子集合起來,我們怎麼辦?”石路說,“所以我們不用一下子就打敗他們,而是一步一步來,這就能讓我們壯大。”石路對桑說。

羚羊穀的位置很重要,是華穀的東北大門。石路決定把這裏進行升級。羚羊穀到沼澤的這一地帶,地勢平坦,他決定把這裏作為一個墾殖點,種植部分作物。穀東邊的地帶,就禁止開荒,維持遷徙路線的原狀。

北邊的山麓地帶,同樣有部分動物進行遷徙。一些善於鑽叢林的動物,並不是都跨過羚河,而是從過去野馬遷徙的道路到達大荒原。在那一帶,將以臨時據點為主。

這裏的猛獸比華穀裏多。現在遷徙季節快到了,一些老虎、狼群和猙獸都從北邊的山脈中鑽出來,活躍在丘陵各處。這也是羚羊穀比較危險的原因之一。

因此,石路把整個羚羊穀以及通往沼澤的地帶都圈起來,形成一個狹長的安全區域。安全區裏,有農舍,有養殖場。安全區外,就是步兵的巡邏和練兵場。

從梅河通往這裏的水道,也會被逐步拓寬,沿途也會布置一些據點。未來北上開發大荒原或者東進開發羚河流域,羚羊穀就是一個最好的起點。

設定好規劃之後,石路帶著桑和孩子也在獵場上玩了幾天。這時候動物的遷徙還沒有正式開始,幾個人就能應對外在的危險。

幾年沒有好好的狩獵,石路的手法倒是沒有退步。在傍晚的時候,他獵獲了一隻虎,虎鞭被桑收了起來,她要拿回去泡酒給石路:“四個女人呢。”

當布局完羚羊穀建設之後,石路把這裏命名為羚羊穀村。確定好少量的耕作區域之後,石路就返回了華村。

“羚羊穀比南梅河村還近,我們應該開墾更多的地。”當石路讓陸果準備去完善村子的時候,陸果提出看法,“沼澤邊上,運輸也方便,在西邊開墾不如到丘陵開荒。”

“未來或許可以,現在不行。”石路否決了他的建議,“更多的土地,會吸引更多的遷徙動物來吃莊稼。那時候我們隻能把它們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