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族人還是不希望被直接安排到各個據點一直住下去,隻能是輪換。隻有等到有了固定的居民,新的管理模式才能啟用。他相信一兩年內,情況就會改變。
把新的製度製定出來,交給長老們去完成後,石路又讓長老們提出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幾年部落的擴大,積累了許多沒能完成的事兒,他又一時忘記了。
首先是陸果提出的工分交換的事情:“族長,現在族人幾乎天天要從政務組換取東西,但一直都是由管理倉庫的負責這事兒,比較亂。”
桑也說道:“族人之間也開始交換一些東西,帶來的糾紛也比較多。部落缺少一些規矩,他們找到審判組的時候,我們無法處理。”
“建立內部集市和店鋪吧!”石路決定在私有製上邁出一步。
石路首先在華村內,找出一塊特定的區域,作為市場。市場上設立了一些部落的店鋪,以及提供給族人使用的攤子。想要出售自己物品的族人,可以擺攤。
族人之間的交易,也是用工分來衡量,價格參照部落的店鋪。不過如何把自己的工分轉移到別人的賬上,卻成了一個難題。
貨幣是石路首先想到的。華部落遠離海洋,沒有貝殼。銅錢的話他又擔心被其他部族得到後拿去做武器,所以一時定不下來用什麼好。
雖然暫時其他部族並沒有得到大量的金屬工具,製作工藝也沒有擴散出去,但是這是遲早的事情。
石路希望貨幣能夠被推廣出去,而不是限於內部。如果用銅的話,得到銅幣的部族可能會很少拿這些東西去交換,而是儲存起來或者融掉做工具武器。華部落承受不起這種隻出不進的貨幣消耗。
金銀的話,隻是在銅礦中有所發現,鹿村那裏還沒開始冶煉,一時也沒法用上。同長老們商議以後,石路決定先用錫和鉛的合金,鑄造貨幣,等時機成熟,再考慮用銅。
薛對於鑄造工藝已經十分熟悉,他自己有了一套特殊的方法,因此能夠滿足石路的要求。鑄造的貨幣很輕,上麵還帶有鑄造的年份和麵值。
鑄幣的麵值就按照鹽的重量來確定。由於族人交換的規模不大,因此基準麵值是兩。最大的麵值,暫時定為十兩,表示能換一斤鹽。接下來還有五兩、二兩、一兩、五錢等小的貨幣。
“暫時先這麼用著吧!你們根據儲存的鹽的多少,鑄造相等的貨幣。鹽不足了煮出來,貨幣不夠了就鑄造。”石路在長老會議上交代陸果他們。
石路暫時並沒有把貨幣發放到族人手中,他們需要的時候,要到政務組把工分換成貨幣,再拿去交換物品。部落的店鋪,既用記賬的方法用工分交易,也接受貨幣。族人之間就隻用貨幣。
“管理人員中,算術太好的不多,這樣比較麻煩。”陸果很擔心。
“先試用一段時間,讓他們多學習。以後我再想辦法改進。”石路說道。他想通過一個試水的階段,然後找到合適的方法。
現在已經有了初步的稅收,族人自己有了收獲的時候,神廟已經向他們收取部分的東西。石路把這權力歸給政務組,並且建立了市場管理機構,負責相應的事情。
和提出的問題同石路家麵對的一樣。就是大人都忙碌,孩子還沒法扔到教育組,他想要人去家裏幫忙。
其他長老多少也提到了這事兒,特別是水鹿。這個部落裏最老的人,他的女人也是四十多,兩人需要得到照顧。
為此,石路決定從俘虜中挑選可靠的人,作為仆人分給需要的人。不過條件相對比較嚴,首先仆人需要用工分換取,其次他們隻有使用權,等仆人的考核合格後,就會成為遊民。
各個村的生產過程中,不再是按照計劃推行。石路先給各村製定了生產任務,完成後,多餘的部分可以用來同部落交換。換到的東西,就屬於村裏的資產,可以由他們自由使用。
這樣一來,華部落的私有化就更進了一步。石路給他們規定的任務,相當於是稅收,隻不過較重而已。等到有些村嚐到甜頭後,推行定居的計劃也就更容易些。
為了防止一些村落的做大,石路也規定了一切新的墾荒以及開采都需要政務組的統一指揮。外派出去的人,如果是比較危險或者條件差的,也會得到工分的補貼。
這些製度的推行,是進一步發展的前奏。現在部落裏平均分配的格局,在一點點的被改變,有些族人已經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東西。石路打算等一年以後,製定出更好的規則,就進一步的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