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野獸很多,而且冬天比較寒冷。我們都能看到,西邊北邊的高山都有積雪,北邊的山也把這一帶和玉河高原隔開,距離很遠。”銅說道。
陸果看了看圖,又衡量了一下距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順著河走還比較快,要是翻山的話,單是從南梅河高地翻到玉河高原,我們要兩個月呢。”
他這話並不是無的放矢,當初參加了翻越猙獸山的陸果知道其中的艱難。那時候,石路帶著羚族不到兩百人,從十月末開始,用了兩個月才到達華穀。而所過的山,實際上沒有這裏的高。
石路對眾人說道:“高地上我們也活動了好久,那裏雖然是崎嶇的,不過狹長的地帶,還是能放牧的。你們看如何建設據點?”
“那裏的草也沒有玉河高原上的好,地形平的不多。現在我們在西華平原都有了牧馬場,不必非得來這寒冷的地方吧!”葉說道,“而且我們能用的地都用不完,人也不夠。現在種糧食要緊,這地方也不適合種小麥。”
“我考慮建設這地方呢,也是基於防禦。今年錫村受襲擊,西人就是在上遊一帶過冬,開春就順著河進入森林,然後發現的錫村。”石路說道。
石路接著說:“我們應該在南梅河高地上建立防禦的據點,並且把路修好一些。這樣,一旦西邊的部族入侵,就能在遠離錫村的地方解決。”
他之所以這麼設想,是因為他知道在高山地區並沒有常駐的人。過去的銅帶著戎人到那裏捕獵,也是偶然為之,那年剛好跑遠了。所以,石路無法確定什麼時候就會有西邊的人上山到達這裏。
根據銅對西邊的了解,以及這次審問的結果,他知道遙遠的西邊盆地裏,不止一個部族到過南梅河。一旦平原裏有變故,食物不足的時候,他們就會到來。
至於以戎人為代表的更落後的部族,他們本來就不在平原上生活,而是在平原和高山交界地帶活動。過去的虎族就是在那一帶抓獲俘虜的。
西部來人的特點很明顯,性格上都比較凶殘,去年的樹皮人和今年的西人都有吃人的習慣。如果遭到入侵,打敗倒是可以,不過損失還是會比較大。
參加會議的人也都不再思考值不值得建設據點,而是轉向如何建設的問題。同樣的道理,南邊建設了,北邊玉河高原更需要建設。那裏已經有了牧場,而且鹿村今年也開墾了麥田。
石路決定把南梅河高地改為戎山,然後在銅所說的山口中建設一個磚石要塞。材料可以就地取,不過麵臨的困難是建築工期可能要斷斷續續。同時,萬一南部和北部大荒原需要軍隊,這裏的防禦也會被抽空。
和就說道:“野獸眾多,加上可能西邊部族會來,我們至少需要一百士兵。”石路一想也是如此,建設的時候都得集中在春夏季節,這是最容易遭到攻擊的時候。
陸果也說道:“從錫村修路到戎山,也需要人力物力,而且難度不亞於去年修通往玉河高原的路。族長說的要塞,要用石頭和磚頭,也很費力。”
“現在我們能用的俘虜和遊民有多少人?”石路問道,路的問題他不大擔心,沿著南梅河走就行。
“一萬人左右,今年城牆和沼澤改造完成後,就能抽出來。”陸果回答。在石路忙著作戰的時候,他指揮著建築隊在羚羊穀大搞建設,城牆也加緊施工,所以人力上稍微有些底氣。
桑補充道:“不過這樣的話,各個據點的人就會更分散。現在玉河高原已經有近千人在忙碌,錫村這次集中了兩千人。”
“那這樣吧,戎山今年先修路,以錫村作為基地。同時讓薛和桃過去安排采石場和磚窯。”石路決定道,“陸果你在秋收前先去玉河高原,先修暴風山口。調用五千人吧!”
和也有了任務,他負責調派兩個連隊駐紮在戎山,負責清剿逃離的西人以及狩獵。葉也要派遣警衛隊隨行協助。
為了方便管理,石路把南邊和北邊的俘虜調到西邊建設,而今年抓獲的就送到華穀外安置。由於未來還需要更多的人口,牛箭和銅也要行動起來。
牛箭的任務是前往南方和北方,督促聯盟的盟友作戰。一旦有機會,他要親自帶人參加攻擊,抓獲俘虜。
銅作為商隊隊長,將外出探索。首先是翻越戎山,到西邊查看今年會不會有別的部族到來,其次是到華西平原西部,沿著去年探險隊的路線找到西部的大河以及部族。
兩人的任務都很重,因此開完會他倆就回華村準備所需。陸果也開始準備物資,並且把桃叫來坐鎮百裏村,負責調運以及戎山修路的事兒。
石路把瑣事丟給他們後,又回到深山中,他要實地考察然後確認建設要塞的地點。同時,由於其他人都沒有經驗,他需要設計要塞的樣式,然後計算出所需的材料。
桑提出城牆快完工了,需要石路回去主持竣工儀式以及後續的事務。不過由於時間緊,他決定先把西邊的事兒忙完,等秋收前回去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