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很久,至少兩年我們才能建好要塞。族長,我建議我們先把西邊處理好,調集更多的人過去幫忙。”陸果說道。
巫對這有不同的看法:“高原和戎山都是我們部落在活動,安全沒問題。我們隻要在華穀裏生活就行,不用管那麼遠。”
巫的看法得到了水鹿和桑的支持,葉也偏向先不管西邊的事情。他們認為,目前華部落自己需要的東西,大部分都在華穀裏,不用過多的向西邊發展。
“我們能夠拿出很多交換的東西,但是西邊的東西我們需要的不多。華部落應該集中在華穀,要換的話,用鹽就行,銅的商隊能做好這事情。”葉說道。
在防禦的方麵,巫也提出不必過多的去打戰,隻需要在西邊布置一些連隊就夠了。東邊已經有了友好的部族,和訓練好南方的聯盟軍隊,就不用再拿出過多的人力物力去解決。
他的看法雖然有人支持,但是和卻反對。“南邊的部族已經到了平原,他們的目標和明確,就是我們。北邊的兵不夠,而且那一帶是我們人口的來源,也不能放鬆。”
和的觀點也有了支持者。軍隊係統不用說,他們希望打戰,然後獲得更多的東西。今年對西人的戰鬥,雖然耗費了些物資,但是參加的人都得到了好處,分到俘虜,增加了工分。
派出去駐守的林草和華楓也同意和的看法:“大荒原上還是很亂,今年我們除了在北華部落建房子之外,都在和那些來騷擾的部族戰鬥。角部落越來越好鬥,而我們在北邊的人不夠。”林草說。
爭論了半天後,長老們和族長們分成了三派。大家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討論未來的重點方向。
和是最好鬥的,他想三麵都出動,同敵對的部族作戰。盡管現在敵人並不確定,這不妨礙他想出擊的看法。“三個方向都派出偵查的人,然後找機會打敗他們,我們能有很多俘虜!”
陸果不同意過多關注北邊和南邊,他想把西邊的問題解決掉,然後集中在華穀建設。“南北的敵人,我們通過聯盟中的部族就能抵擋。隻有西邊是最容易被攻擊的。我們的種植和養動物大都集中在華穀,不能分出太多人。”
巫、桑和葉的看法都差不多,他們都不想管外麵的事情,搞好華穀才是最重要的。“俘虜還會不斷的換到,外麵沒有我們想要的東西。到處派人出去,都沒人在華穀幹活。”葉說道。
桃一開始先看著大家說,最後也說了自己的看法:“西邊的防禦很重要,我們應該集中力量。但是各個據點的人不算多,人不夠!不如我們先以交換為主,士兵用來到西邊抓俘虜?”
她的看法接近陸果,不過和卻提出:“桃長老對南方很了解,所以要怎麼解決南邊部族的威脅?”
“現在不是有聯軍了嗎?讓蓮部落和雲部落去打。我們一直都說從聯盟部落中換不到太多想要的東西,那就換俘虜。”桃說道。
石路看著大家一時誰也說服不了誰,他沒有當場作出決定。“先這樣吧,等秋會後再說。秋會後,我們根據南北的具體情況,再做決定!”
長老們這時都提出,秋會後召開一次所有的組長參加的部落會議,然後根據華部落現在的物資情況和麵臨的問題,做出未來的計劃。
石路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就結束了會議。這時候部落都很忙,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把大家集中起來討論,不過也給了他新的啟示。
過去的決策,基本上就是隨機做出,石路計劃好之後,吩咐別人去做就行。顯然隨著部落的發展,這種模式顯得過時了,因為眾人開始思考了自己的利益。
負責生產的,希望在華穀內建設。這樣,部落就能種出更多的糧食,蓋上更多的房屋,他們也能獲得更多的東西。
負責內部管理的,他們認為對外獲得的利益不大,因此不必管太多的事情。和陸果不同的是,他們認為隻要少量的交易,加上更少的士兵就能解決安全問題,不必弄太多的防禦措施。
對外聯係比較大的和,以及外派的人,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發。如果按照陸果和巫的看法,士兵作戰不多,大都集中在防禦上,收益少。至於林草他們,如果部落重心不在外,他們獲得的工分就不如華穀內的人。
利益的分歧,讓石路決定未來改變一下決策的方式。他決定先製定計劃,眾人同意之後再實施。還有在分配上,他決定開始預算的模式。隻有這樣,才能讓長老們都得到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