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尋舊交楊征來東郡(2 / 2)

東山村,背靠東山,山下有河,民風淳樸。就在這裏石通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石通自己開辟了一塊土地,種著豆子和野菜,妻子林氏將桑葉采集起來養著一些蠶,再製成綢緞,養家糊口。石通的長子石珍,在屋簷下朗誦著論語,詩經,二兒子石貝又不知到哪裏去玩了,才出生不久的三兒子石柯躺在竹編的搖籃裏,靜靜的睡著。一家五口,住在草房裏,卻過得其樂融融。

楊征在東山村外向村民打聽石通的住處,一路來到石通的門前。背後擠著一堆看熱鬧的人。隻見一麵破門,和一排柵欄圍起來的院子,院中有兩座草房和一丈見方的葫蘆架,炊煙嫋嫋,雖然破落,但也很恬靜。看到這些情景,楊征感慨道:“想不到當年我們一同上京趕考,在客棧相識,在一起暢談各自的誌向,可今日賢弟卻落魄到這步田地,可謂是天妒英才啊。”

這楊征本來就是個仁人君子,心裏永遠是忠孝仁義這些場麵的東西。所以一想到石通不能為國盡忠,盡力,大有辜負十年寒窗的心情,因此在這東山村裏倍受感觸。

想著就吩咐隨從去叫門。

林氏聽到有人敲門,停下手裏的活,到門口來查看。還在朝廷裏做官的時候,楊征和石通就常常來往,所以林氏認得楊征,開始還會回避,可久而久之也就沒什麼可回避的了。見來者是他,連忙開門,“啊呀!原來是楊大人啊,貴人來訪也不派人來說一聲,真是太見外了。快快,進來!”

楊征躬身行禮,“在下奉旨詢問地方政務,來到東郡,想到賢弟就在家鄉東山村,所以就不請自來。冒昧了。弟妹,不知你們的日子如此艱辛,我看在眼裏,其實痛在心裏啊。賢弟的才華不在我之下,卻因為身體有病而不能為朝廷效力,是在可惜啊。”說著楊征那顆儒善的心又被自己觸動了。

“是誰來了。”石通扛著鋤頭從後院回來,肩上搭著一條手巾,正擦著汗。一見到是楊征,不禁大叫一聲,扔掉鋤頭跑過來,拉住楊征的手,“楊兄!你怎麼來了!”石通連忙吩咐林氏去準備酒菜,拉著楊征在葫蘆架下暢談起來。

楊征看到石通的氣色與當初辭官時沒什麼變化,心裏就知道,石通的病根本就沒有好轉。

這兩人幾乎無所不談,從當年在西京一起考試,在瓊林宴上的詩會,同殿為臣,到現在的政局等等。當談到子女時,楊征問道:“說到我啊,隻有一個女兒,倒是聰明,可惜是個女孩子。倒是不知賢弟現在有幾個兒女啊?”

石通笑道:“算上還在繈褓之中嗷嗷待哺的,我一共有三個兒子。”楊征點點頭,說:“那好啊,那不知這三個侄兒叫什麼名字。”石通說:“長子石珍,字子寶,二子石貝,字子富,三子石柯,字子柴。”

楊征又問:“學習如何?”

石通說:“石珍倒是用功,一絲不苟的,將來應該是有前途的。可是石貝卻十分的貪玩,聰明也不用在正地方,也不讀什麼正經書,總是讀些野史雜文,還有兵法戰冊的,往往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這還得了!我幾次三番的教訓他,卻氣的我……我……”話沒有說完,便咳了起來,咳得十分厲害,大口的喘氣,又一大口血痰吐了出來,痛的石通捂著胸口不敢出聲。

楊征見狀連忙幫石通敲背,又送了一口茶下去,過了一會兒石通才喘勻了氣。楊征說:“賢弟,不要擔心,小孩子頑皮是稀鬆平常的事。待會我來看看,實在不行我帶他回去,好生調教一番。你久病在身,千萬不要動氣啊,我看你這病怕是治不好了,可千萬要注意,可不能動氣啊。”

石通喘了幾口氣,擦掉嘴角的血跡,說:“不是我太過嚴苛,而是我不放心啊。你不知道,他平時頑皮些也就罷了,還有外人來耍笑我。”楊征坐下來,問:“這是何意?”

石通說:“上個月有一老一小兩個道士,老道士須發皆白,道號開彭子,小道士隻有十幾歲大,道號無名。他們師徒遊曆山川,十分饑渴,來我家門前討水喝要飯吃,我見他們可憐,就給了。說要報答一飯之恩,又說自己的徒弟有先天道術,能知過去未來。我覺得好奇,就讓那道童看看。他說我命中無福,兒子將成器,二子可送終。哼,這不是說隻有兩個兒子為我送終嗎?”

楊征邊笑邊搖頭:“他還說什麼?”

石通接著說:“他又要給我的兒子們相麵,看過之後,給我寫了三首偈語,一個說是給珍兒的,說‘紫星是東來,仁義舉慷慨;子孫福用盡,克盡枕邊白’,一個說是給我貝兒的,說‘文曲星東落,生平用術謀;壽星長住客,終歸祖鄉河’,最後一個說是給柯兒的,說‘罡星佐東客,出入侯府廳;祿星曾照耀,可歎無歸程’。你說說,這都是些什麼話啊,說我珍兒克著妻子,說我貝兒一生隻用奸詐權謀,說我柯兒客死他鄉,這簡直是豈有此理啊。還沒見過一上來就咒人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