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郭布的臉上就不好看了,因為他東進有嚴朗阻擋,北上又有劉當這個西京王的話,哪裏還有他爭奪天下的餘地。於是說:“陛下,劉當縱然有大功,可是一口氣就封這麼大一塊地給他,我們這些當初跟著你會盟中都的諸侯,心中可是涼的,以後還有誰願意跟隨你啊。請你收回成命。”
李從勃然,“住口!郭布,你在西南有千裏的土地,養著幾百幕僚,二十萬大軍有兩年的糧餉,你居然還如此不知足,難道要朕將半個江山都封給你嗎?這西北邊陲與狥狳之間常有征戰,你的人馬能遠征千裏嗎?朕意已決,不必再說。”
李從頓了頓,繼續說:“至於那些衛朝的官員嗎,全部都監押起來,等朕的旨意吧。”說著拂袖而去。
梁元在梁皓身後依然是風涼話,“還說設置諫官,這第一個進諫的就被駁回了,大治的氣數也不長遠啊。”梁皓瞪了一眼,梁元低頭緘口,石貝暗笑,石珍搖頭。
夜裏,李從就住在議政殿裏,臨就寢時召見了劉當和石貝。劉當火急火燎的,石貝不緊不慢的,兩人先後趕到議政殿,看李從坐在龍椅上,雙手按劍,袁玄侍立在一旁。劉當馬上跪在地上,“臣西京王劉當,參見陛下。”“臣石貝參見陛下。”
李從說:“朕不放心啊。”
劉當琢磨,估計是因為今天和郭布的事,所以說:“陛下,是因為各地藩王而憂心?”
李從點頭,“是啊。朕固然是因為不想便宜了郭布,但是眼下如果狥狳進犯邊關,也是有諸侯聯手才能抵禦。但是朕早晚要回中都,各諸侯也是要會封地的。所以朕想,如何才能堵住又有眾口。”
劉當說:“不如找一個十分威嚴的所在,以極為隆重的禮節正式冊封諸侯,這樣既可以發揚陛下的威名,也可以震懾諸侯。”李從嘀咕著:“和袁玄的主意一樣。石貝,你呢。”
石貝想:也好,將這麼大的關西給了劉當也好過給李從,將來狥狳滅了劉當的話,李從就是兩麵受敵,如果劉當命不該絕,也可以成為中原的屏障,我們就可以安安穩穩的逐鹿中原了,說:“臣以為,這個辦法最好不過。”
李從釋然了,“好,你們三個都這樣說的話,朕就準奏了。你們選一個吉利的日子,冊封諸侯。就選在聖元宮含英殿吧,這麼大的地方燒了也沒用,不如用了這一回再燒。還有那些衛朝的官員,一個個都是阿諛奉承之徒,混吃等死之輩,冊封典禮之前都處死了吧,圖一個彩頭。你們退下吧。”
劉當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可是石貝聽到這麼一句,隻覺得渾身顫抖,如果這麼做了,那我當年的好友豈不是都死定了,西京十六士,十六個人才啊。不行,我要想辦法救他們,然後把他們送到東郡才行,而且要快啊。
石貝說:“陛下啊,臣有三個不情之請,望陛下成全。”李從擰著眉:“什麼意思?”石貝說:“啟稟陛下,臣聽說天浪苑中存著許多的書籍,臣和家兄都是愛書的人,臣想全部送到東郡去,將來編纂一部大書,就叫《巨鼎文彙》,獻給陛下,算是陛下的文治之功。”
李從捋著胡須,“這可以,要什麼書多少書,都隨你,車拉船載的費用朕出一半。還有呢?”石貝說:“第二個就是需要編書的人,衛朝的官員中不少人都是精通文墨的,希望陛下開恩,從中挑選一些給微臣,讓他們編寫這部《巨鼎文彙》,還有護衛,一路上能保護書稿的,算是他們謝罪於天下。請陛下開恩。”李從想這也沒有什麼,“好吧,隻要不超過五十個人就可以,朕還要他們的頭祭祀典禮和祭天用。第三個呢?”石貝說:“那就是請陛下前往不要焚燒天浪苑。”
李從凝眉瞪目,“為什麼?”石貝說:“萬世師表啊,陛下,留下天浪苑給世人一個警示,讓後世的君王看一看,貪圖享樂濫用民脂民膏的結果。如果一把火燒了,後世見不到了,一定還有昏君暴君重蹈覆轍,反而留下它做一個警示,也是一件好事。隻要陛下下一道聖旨,說明陛下的良苦用心,天下的讀書人都會稱頌陛下的仁德。他們再也不會因為陛下是草莽出身而輕視陛下。”
李從立刻龍顏大悅,“對對對,全部準奏!你退下,朕的旨意馬上就發下去。袁玄,傳旨下去,隻要是石貝看上的書冊都給他,他看中的衛朝官員也都給他,讓他全都帶回東郡去。天浪苑也要給朕好好的看管起來,不許有一絲一毫的損傷,把這些都要寫成聖旨,公告天下。知道嗎?”袁玄連連稱是。然後李從才去洗漱。
石貝躬身拜謝,隨後飄然而去。李從得意的去就寢了。留下袁玄一個人,抱著傘走在出宮的路上,還不住的嘀咕:“這個石貝玩的什麼主意。不過這些也不重要了,李從和郭布已經鬧起來了,還不知諸侯之間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