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豐,是《廢話藝術家——王三豐》(以下簡稱《王三豐》)裏的主人公,綽號“廢話藝術家”。《王三豐》是部長篇小說,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年出版。出版時,作者在稿費中留了一萬元,懸賞打擂,宣布因為其“品種、主題、結構、手法、人物”的獨特性,它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獨特的長篇小說”,誰能在中國數千年小說史上找到同時具有這五大特點的小說,獎勵他一萬元。經過半年時間的駁辯,無人能駁倒,因此名副其實了。它填補了中國小說史上兩項空白。
那“五大特點”,具體說就是:①品種獨特——讚美性喜劇小說,填補了中國數千年小說史沒有長篇“讚美性喜劇小說”的空白。②主題獨特——講真話的第三種方式,做人、做事、做官的第三條道路。講真話有兩種方式,一是隻顧是非不顧利害的硬講,二是隻顧利害不顧是非的做假,但王三豐卻是既要顧是非也要顧利害,真話要講,卻要顧及自身安全。做人做事做官也有兩種,一種是為大眾,一種是為自己,王三豐走的卻是在為大眾的同時保存自己的第三條道路。③結構獨特——大餐小吃,整餐零吃,全書完全由“段子”構成,開拓了長篇小說王國的新疆域,開辟了長篇小說的“一分鍾閱讀”,填補了中國數千年小說史沒有“段子長篇小說”的空白,作者因此而成為“段子長篇小說之父”。④手法獨特——用黑筆畫紅,即用諷刺、幽默的筆法刻畫正麵形象。⑤人物獨特——說世上的人隻有三種類型,即“內方外方的真君子,內圓外圓的真小人,內圓外方的偽君子”,沒有“內方外圓”的第四種了,因為誰也不願意當著君子卻要表現得像個小人。但王三豐卻恰恰就是一個“內方外圓”的形象,因此成了人世上罕見的“第四種人”,不是他要那樣,而是因為世上有小人。君子碰上小人,往往吃虧,因為小人不擇手段,君子卻要顧顏麵。王三豐看破了這一點,便采取了照妖鏡的戰法,“內存君子的良心,外用小人的手段”,對手是君子,他也是君子,對手要是小人,對不起,得像魯迅說的,“搖身一變,化為潑皮,相打相罵”。
值得一說的是,王三豐這種“內方外圓”的品質,正是創建和諧社會最需要的。近些年,一些“官場小說”搞得管理部門頭痛,以致禁令嚴責,出版部門聞“官”色變,為什麼?因為太黑——內容黑,中心人物黑,帶累得官場形象似乎一片黑。《王三豐》卻一反其道,用黑筆畫出了一個紅人——一個機智、幽默、活潑、可愛的官兒,有人戲稱他是“官場阿凡提”,不是無來由。
長篇小說中,高大威嚴的官兒有,勇往直前的改革家有,但生活化的“幽默、活潑、可愛”的官兒卻少。借用翁言無忌先生評論中的話說就是:“……而王三豐,就是對以往許多生硬死板的正麵形象的糾正,他內方外圓,直而不剛,正而不僵,忠而不愚,智而不奸,仁而不迷,寬而有度,容而不濫,嚴而不苛,情而不色,傲上而不淩下,幽默而不油滑,尖銳而不刻薄,厚道而不軟弱,明察而不瑣屑,豁達而不粗疏,頑皮而知止,頑強而知禁,平凡而不俗,可愛而不庸,可說是一個全新的活潑潑的可愛的正麵官兒形象。”
魯楠的漫畫,捕捉到了王三豐的神韻,從不同側麵表現了他的為人,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