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稍長些的人大約還記得,改革開放初期,首先發生變化的,不是什麼大事,卻是尖頭皮鞋、喇叭褲之類的皮毛小事,當然,是一些年輕人首先變起來的。這在現時看來,簡直不值一哂,然而當年卻讓一些老革命無法容忍,他們倒也不認為是大事,但從“防微杜漸”的角度考慮,還是惹得他們大動肝火,以至於連王三豐這樣思想一向比較解放的領導都不可避免,足見事情的嚴重性到了什麼程度。
然而,年輕人一方卻也沒有屈服。他們無權,社會上,他們是下級;家庭裏,他們是子女,無論家裏家外,都是被管束的對象,都處於絕對劣勢。可他們並不因此而氣餒,運用他們的智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封住了老家夥們的嘴。你說我穿尖頭皮鞋喇叭褲就資產階級了,那讓犯人穿上中山裝不就革命了?可能嗎?當然不可能,但交鋒的結果,卻可以讓一些人反省。
值得一說的是這個回合裏王小鋒的態度,表麵上看,是兒子頂撞了老子,可如果就當成大不敬,似乎也有失公允。關鍵之處在於,王小鋒的話有沒有道理?如果有,那麼,兒子可不可以和老子講理?再進一步,下級可不可以與上司講理?您是維護“聽話”的傳統,還是希望建立平等的對話習俗?小說,並不一定要事事給出答案,但要沒有提問,也就平淡無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