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豐與記者不同的是,如果發生火災,王三豐手裏拿的是水槍,記者手裏端的是照相機。王三豐與別的糧食廳廳長的不同,是他“空前絕後”的胖。王三豐與別的領導的不同是他的題字是句大俗話——我不欠你的錢,你也不欠我的!這哪兒像領導題字,然而這就是王三豐。
鄉下人進城時,要換下平時穿的衣服,盡量穿得與城裏人一樣,他們怕進城後被人看出是鄉下人。為什麼怕?因為自卑。他們覺得鄉下人低城裏人一等,怕被人笑話,所以要盡量地趨同。然而,城裏的先鋒派人物,卻總在求異,穿著打扮總要與眾不同。為什麼?因為他們覺得與眾同了,自己就不突出了。
所以,求同心理是一種“追趕”的心態。自認為落後,自認為不如人,才要盡量地求同,臨境表現是“學樣”。而求異心理是一種“超出”心態,不甘與庸俗大眾為伍,要超出,要與他們不同,臨境表現是“創新”。
李長春同誌在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委會上的講話中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文學藝術保持生機、蓬勃發展的關鍵所在。”創新如此重要,可誰能創新?不是人人都可以的,隻有那些不斷求異的人才是創新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