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府門前的那道蒼老身影,雖然身處這西北邊境之地,從兵到民無不崇尚武力,而輕視文儒之道,但對孫老大人這位大儒,就算撇開他曾經的顯赫身份,這裏的軍民一樣推崇有加,也正是因為這位老人,讓這裏的軍民改變對了文人儒士的看法。
當年孫老大人年老之際,輔佐當今皇上登上皇位後,按照啟明帝國的朝規,孫老大人那個時候完全可以功成身退,回到家鄉那風和日麗的富饒之地,榮歸故裏去頤養天年。
可是這位孫老大人非但不願如此,更是不顧眾人反對,領著孫家一眾嫡係子弟,遷移到這苦寒的邊城之地,繼續開水他的授業之道。
於這苦寒不知文禮之地,繼續為這個國家發揮著的最後一絲餘熱,不問貧富低賤,廣受學徒,悉心授業,讓這裏的寒門子弟,在除了沙場搏殺之外,又多了一條光宗耀祖之道。
這不,這射狼城中,這些年還真出了那麼幾位在帝國北境小有名氣的文化之人。
而最為讓人敬佩的是,當年,射狼城在眼看著被圍城之際,這位老大人非但不願隨那前來營救的先遣軍離開此地,更是親上城牆,鼓舞士氣,最後更是讓啟明帝國的北統司,不得不改變戰略方針,全力援救射狼城。
此舉後來雖備受世人的稱讚,也成為了文人亦有錚錚傲骨、滿身浩然氣的佳話,但也有少數人知曉,此舉卻破壞了帝都那邊、帝國高層們早已擬定的與天狼帝國妥協之策略。
不管後來是非如何,也不管帝國中人對孫老大人的評價,整座射狼城得以保全性命的十萬軍民,對孫老大人卻是推崇尊敬至極。
可以說,在這射狼城,孫老大人絕對是所有人都敬仰、不敢拂逆人物,便是孫家長孫女與狄家長子的婚姻,在無數人看來,根本是門不當戶不對,可不也硬是在那位孫老大人堅持之下,讓這件婚約,在所有人的不看好與反對中,按照當初之承諾實現於今日。
說到這個婚約,或許更多讓人感概的便是那而今的越騎校尉狄虎的好運,須知,當年不過身為一介十夫長的狄虎,竟是因緣際會之下,對這位孫老大人有了一次救命之恩。
可對於這一命之恩,當年孫老大人在重謝之後,竟是有意將其一位女兒嫁於這狄虎,但後來發覺府中一位與其長女情同姐妹的丫鬟,與這狄虎有了那麼一絲情愫之後,更是二話不說,收了那丫鬟為義女,親自主持二人之婚禮,風風光光讓二人結為夫妻。
在所有人看來,對於狄虎這麼一名十夫長,更是孤身一人的邊軍漢子來說,這般的恩惠,還一個救命之恩應該足矣。
哪知,這位孫老大人竟不知為何,似乎還真有那江湖俠客們場景中,常會出現的以身相許的心願,在一義女嫁給狄家之後,並不就此打住,反而還要將一個孫家嫡係之人與狄家結親才行。
後又一年,狄家誕生一對雙胞胎,孫老大人賀喜之際,更是與那狄虎許下,日後定當長孫女嫁於狄家長子之婚約。
對於這婚約,當時已然因軍功升為百夫長的狄虎自是竭力反對,但無奈,孫老大人脾氣素來倔強,無用之下,隻好先應承下來,以圖日後緩緩淡之,誰知日後孫老大人非但沒忘,更是數次主動提及婚姻,最終便有了今日的婚事。
對於這件事,或許許多人都為孫老大人的重恩、信守承諾所欽佩,但狄靖卻並不是很欽佩,因為是他要無比無奈的娶一名嬌滴滴的孫家大小姐,還擔心著這一場看上去門不當戶不對的這場婚禮是不是有著什麼貓膩。
隻是之前雖心有不滿,但是在看到這位已然行動不便的老大人,為了這樁婚事,居然不顧衰老的身體,親自出來主持著迎親,狄靖多少還是有些心中為這位老人的風骨所感動。
因為隻要有這位老人在,他的迎親之途,除非是這位老人有異議,不然的話,相信在這座府邸、這座城中還沒人敢提出異議,婚禮自然會是一帆風順,這也讓它之前所做的諸多擔憂與應對措施,可以盡數放下。
最終在孫老大人的喜笑顏開、來賓和諸多孫家後輩或是不解,或是虛偽的賀喜之下,狄家順利的完成接親。
一切隻待將新娘接回家,這件讓孫狄兩家糾纏了數十年的婚事便可告一段落,隻是世事難料,在狄靖一個與自己兄長狄軒的玩笑之後,一切仿佛又變得有些古怪起來。
原來,狄靖一直說笑怕孫家大小姐太寒顫,不然這孫老大人怎麼這麼急著嫁出去呢,竟是使了個小聰明,讓其弟弟狄軒在無奈之下,去裝作無意中偷看了下那位孫家大小姐的模樣。
也正是這一看,不知為何狄軒整個人明顯的一怔,甚至狄靖發現,那位孫家大小姐,新娘袍下的嬌軀仿佛也是一怔。
對此,狄靖雖疑惑不已,但是當時忙於完成一些迎親的禮儀,同時為了表達對那位孫老大人的感激之情,狄靖與迎親隊伍的幾名親兵,更是親自將那位孫老大人迎到孫家預先準備好的舒適馬車之上。
待一切妥當,迎親隊伍緩緩的向狄府返回而去,一路上,喜慶熱鬧的迎親隊伍,或許因為那隊伍中,坐在馬車上的那位認真嚴肅的老人,而少了來時的那般活潑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