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雲開霧散(1 / 2)

計劃最重要的一環已經完成,接下來在帝國境內的行程,整支隊伍的心情都放鬆了許多。

其中最放鬆的,自然要數蘇越。雖說結果並不完美,算計來算計去,最終讓人最不放心,藏得極深的武智清還是逃了出去,但這既然都已經成了事實,無法再改變,與其憂心忡忡,還不如索性放輕鬆下來,想一想後邊該怎麼做,看一看帝國的風景。

帝國和王朝相鄰,所以除了每個地方的口音不同以外,兩國的風土人情,一開始倒也沒有太明顯的區別,而是遵循地域規律,由南向北一點點發生變化,看著看著也就習慣,感受不是那麼明顯了。

當然,雖然在地域風情上沒有太大區別,但帝國的人,和王朝的人也還是有明顯不同的特征的。

確切的應該說,第一帝國的人和整個大陸的人都不大一樣。

這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帝國人很驕傲,極度的驕傲。這種驕傲,在帝國內部並不明顯,甚至尋常人很難體會得到,但是,一旦見到外國人,帝國人的驕傲就顯得非常直接了。

是的,作為第一帝國的子民,帝國人看他國人時,仿佛天然便有極大的優越感,好像除了帝國,別國的人都是下等人。哪怕隻是一個種地的農夫,見到別國的修行者時,眼睛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嘲弄輕蔑之意。這種眼神,哪怕是見到帝國藩屬國的人,也毫不例外,甚至更加過分,就像……爹看兒子。

對於這種不知哪裏來的天朝上國優越,蘇越實在是深有體會,因為曾經,他也沒少用這種心態看人。

越向北,氣候就越冷,城市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越來越繁華,用遊山玩水的心態,走馬觀花地將帝國各地風土人情欣賞了八日後,隊伍總算走進了帝國聖都的直隸範圍內。

拋去最後鎮停留的兩日不算,從王朝風陵城,到帝國聖都,遙遙八千餘裏路程,總共花了十三天,這種速度,倒也算得上已經很快。若不是在王朝境內,有意降低了速度,還能更快一些。由此可見,隊伍的氣氛雖然輕鬆,但腳下可一點也沒閑著。

當隊伍距離那座大陸第一巨城,還剩下最後二百裏距離時,一行人得知了一個重大消息。

這個消息,便是武王朝發生了一場政變。

具體內容,大致便是最後鎮大戰的那天深夜,臨近黎明時分時,武王朝曾經將王位禪讓出去的那一支王族,也就是武智清所在的那一脈,突然集結大量軍隊和修行者,以昏君當道,禍國殃民的名義,攻下王城,俘虜了當代國君武智英,以及隱居深宮的上一代國君,奪取了武王朝的控製權,並將武智英那一脈,不分男女老少全部處死。

那一夜,王宮血流成河,隨後,武智清的弟弟武智嵐宣布登基接管王朝,並將所有不服從的臣子,以及王宮供奉處死,隻留下武智英一人。

就是這樣,三十六年前,武智清的父親,將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弟弟;三十六年後,武智清兄弟發動政變,將王位奪了回來,將自己叔叔一家全部處死。

而在初步穩定局勢後,武智嵐用最快的速度,向大聖帝國發來國書,承認了武智英指使武智雄殺害汪賢,企圖挑起帝國與炎王朝紛爭的事實,並承諾將在王朝局勢完全穩定後,親自就前朝犯下的錯,向帝國致歉。同時,也向炎王朝發了致歉信,承諾將會對前朝做的那些事,給炎王朝帶去的傷害做出彌補,並聲明武智雄的死是咎由自取,武王朝隻希望能拿回武智雄的遺體,絕對不會追究,此外還表達了希望與炎王朝恢複兩國曾經兄弟般情誼的願景。

聽到這個消息的瞬間,蘇越當場石化,險些摔下馬來,然後,便是寒氣直冒。

好一個武智清,心思竟然藏得這麼深!

到現在,他總算明白了,武智清為什麼會製定那樣一個愚蠢的計劃,為什麼那夜會那般配合他,為什麼從頭到尾都沒有要出手的跡象,也不管別人的死活,隻顧保全自己,即便局麵再危險也沒有逃走,一直堅持到,蘇越要對他出手的時候。

一切,都是為了將武智雄及忠於他的人推向絕路!而始終沒有逃,也隻是為了要親眼見到所有人都死光!

這,便是那夜他那兩句莫名其妙的話的涵義!

他要確認所有人都已經殞命,才能完全放心,通知武智嵐發動政變!而蘇越那夜若是殺了他的話,也確實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