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夜武智清死了,武王朝政變也就不會發生了,殺汪賢林立的罪名,也就更加不可能發生了。
甚至,蘇越相信,武智雄並非離開途中傷重死亡,而是被他殺死拋屍荒野!
發動政變,便是他的目的!
蘇越,甚至整個炎王朝,乃至大聖帝國,都成了他政變最關鍵一步的棋子!
而作為受害一方,大聖帝國對於這件事的反應也或多或少有些奇怪。雖然表麵看起來,確實很憤怒,甚至還有些大動幹戈的意味,但是,從收到消息到現在,已經是第三天,除了憤怒罵街之外,竟也沒有表現出半點要啟動調查,或者問責的意思,顯然是聽信了武智嵐的說法。
至於炎王朝的反應,自是不用多說。做了這麼多事,費了這麼多心思,就是為了要給趙清兒脫罪,要將和帝國的矛盾化解,如今隨著武王朝官方層麵,承認了殺汪賢林立的罪行,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主要的矛盾,一下子轉移到了武王朝頭上。這樣的結果,自然求之不得,所以很快也就接受了武智嵐的道歉。
整件事情看起來,就像商量好了似的,武智清,乃至現在的武王朝,在極力配合炎王朝。如果不是蘇越清楚知道事情不是這樣,幾乎就會這麼懷疑了。
從蘇越的角度看來,武智清有足夠的理由,去慫恿武智雄這麼做,因為他和武智嵐,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而這樣一來,也就能解釋工棚外的那夜,武智清為什麼要主動承認,是武王朝殺了汪賢和林立了,他就是要將蘇越往自己設計好的方向走。
而從大聖帝國的角度來看……
反正人都已經死得差不多,自然武智嵐說什麼是什麼,為發動政變準備了這麼久,他們定然能給出前朝武智英為什麼這麼做的理由。
總之,經過這樣一來,後麵的計劃便基本不用再執行了。武王朝都已經遞國書,承認是他們殺了汪賢和林立,帝國自然也沒有理由再扣著趙清兒不放,隻要此時,在聖都裏的姬夜親王,能夠自圓其說趙清兒為什麼要承認,帝國想來便會放人。
拋去蘇越對武智清那樣一個人的疑惑、忌憚不談,隻談此行目的的話,這樣的結果當真可以說得上是雲開霧散。籠罩在王朝和趙清兒頭上的陰雲,隨著參加百龍會的隊伍,剛剛進入大聖帝國京城直隸範圍,便已經開始散去。
於是,在消化了這個完全出乎意料的消息後,隊伍繼續向前,馬蹄聲踏著最後的二百餘裏路,向此行的最終的目的地趕去。
……
作為大陸第一帝國的聖都京城,這座位於大陸正北平原,鎮守著帝國北方,同時對西北那片海外的另外兩大國虎視眈眈的巨城,自然有它大陸第一大城市該有的風範。別的不說,光是遠遠看著,這座無遮無擋地,矗立在平原之上的巨城,那占據了所有視線,兩端望不到頭,仿佛高聳入雲的黑色城牆,便能讓人心生波瀾壯闊。
光是城牆,便能讓人有一種,這座巨城絕對無法攻破的感覺,繼而心生挫敗無力,或者臣服之意,很難想象,那城牆裏麵,將是何樣的風采。
隊伍在穿越橫臥平原之上,起起伏伏綿連千裏的“聖龍山脈”後,便遠遠見到了這座巨城。
雖說矗立北方,但帝國聖都,卻是沒有多少北方平原的寒冷,四季如春固然談不上,但相對其它地方來說,卻是要溫暖了許多。這當中,既有北南兩麵的“聖龍”“神凰”兩座龐大的山脈,為聖都這片區域阻隔了寒氣因素,也是無數年來,帝國耗費巨大心思,不遺餘力改善的結果。
以人之力,生生戰勝自然規律,在寒風凜冽的平原上,開辟出一片溫暖之地。帝國的風采,在所有人隻是遠遠看到這座巨城的那一瞬間,就已經開始展現。
百龍會已經臨近,所以在蘇越一行人之前,就已經有一些別國的代表團抵達聖都,以大聖帝國的藩屬國為主。另外兩國及其附屬勢力,仍舊還在路上。
作為東道主,大聖帝國固然強勢,但也不會在這些方麵,怠慢所有遠道而來的代表團,所以也派出了接待人員,出城十裏迎接所有來客。
經過一番外交禮儀後,隊伍終於進入了這座天下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