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網絡時代(1)(1 / 3)

18.夕陽秋風

人類社會在經曆了18世紀的蒸汽技術、19世紀的電力技術革命之後,迎來了20世紀的信息技術革命。這三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具有同樣重大的意義。然而,信息化革命帶給人類的影響,在深度和廣度上顯然更為強烈而又深遠。一無所在又無所不在的信息鏈條,不僅把我們和廣袤的太空連了起來,也使世界上許許多多素昧平生的人們,以一種別樣的機緣和方式聚在一起。

這個鏈條是多彩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外加黑白灰。這個鏈條是虛無的,卻以不同的化學結構、不同的物理形態和機械強度,串聯起形形色色的利益相關者,也為人世間的男男女女搭起或永恒或短暫的愛的橋梁,而不管在這橋上相逢的戀人是有意還是無意。

這是一個強迫人們不得不麵對、不得不順應、不得不學習的時代。

夏風是一個對接觸到的知識有著很強探索欲的人。他不需要強迫自己學習什麼,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探索新領域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一方麵,小學學曆嚴重製約了他的發展;另一方麵,原本就良好的先天素質和對各種知識的廣泛涉獵融合,又不斷提高著他的悟性,使他無論在什麼時候檢點自己的過去,總是能夠意識到往日的不足。不管是安身立命待人接物還是企業管理業務技術,回頭看兩年前的作為,他從未覺得有什麼值得炫耀留戀之處。他不敢想象,假如自己的知識老化到隻剩下留戀過去的“輝煌”,津津樂道於“我當年……”那一天,該是怎樣的悲哀。

人,隻有把自己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看作新征程的起點,成就才可能因為相加和積累而放大。當成就被當成終點,無論怎樣輝煌的成就都終究免不了枯萎。

手術三個月以後,夏風就恢複了手術前那種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增加的工程項目,不斷提高的技術要求,都使他麵臨著更大的挑戰。那段時間,出差到全國各地成了他的家常便飯。然而,本來最為平常的事情——一日三餐卻成了他恐懼而無法回避的難題。自小形成的吃飯功能此時變得不可控,常常一口下去就噎得臉色蒼白嘔吐半天,直到把咽下的食物全部吐出才能作罷。這使夏風經常感慨: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使人不吃飯也能獲得正常生存下去的能量該有多好……

那時,信息高速公路剛剛在中國大地上初具規模,卻以令人眼花繚亂的色彩衝擊著已經開始踏上現代化征途的中華民族。夏風意識到,這是一場必須投身並搏擊於其中的大潮,否則必然會被淘汰。這使他產生了一種危機感──自己的知識基礎太過薄弱,隻有比別人下更多的功夫才能跟上潮流。

好在,夏風是一個不肯落伍的人。這期間,他開始策劃在產品技術和設備製造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力爭在本領域中走在前列。

2007年11月初,夏風到四川一家國字號大型企業談判一個工程項目並經投標獲得成功。簽訂合同後,夏風決定當天晚上飛回半島。雖然還有幾個小時才能登機,他還是早早就來到機場。

初冬的成都並不像北方那樣蕭索。略顯蒼茫的滿目黛色,在夕陽下反射著幽幽的餘光。夏風恍然覺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魅力,關鍵在於人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審視她。1700年前,這裏曾是諸葛亮寫下前、後《出師表》,留下千古佳話的地方,然而這位被魯迅先生形容為“多智而近妖”的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顯然也未曾預見到今日的世界。

“蓉城……”夏風忽然產生了一種吟詩的衝動。這時,電話響了。他掏出手機,看了一下來電號碼,是一個陌生電話,來自北京。

“你好。”夏風按下接聽鍵,應答道。時間已過17點,他想不出這個時候有誰還會從北京給他來電話。因為時差的關係,此時的北京應該已經是華燈初上了。

電話裏傳來一個女孩子的聲音,聽起來清脆而甜美,而且帶有一點童音:“你好。是夏總嗎?”

“我是夏風。你是?”夏風問道。

“我叫張曉雨,弓長張,拂曉的曉,風雨的雨,是《經濟快訊報》的記者。”

夏風敷衍地“哦”了一聲。近20年來,夏風拒絕采訪的次數遠超過接受采訪的次數,他不習慣麵對記者,尤其不想在媒體上拋頭露麵——不知道這裏是否還殘留著自己未能實現記者夢的心理陰影。

“您現在方便接電話嗎?”對方問道。

夏風看了一下手表,還有1個小時才能開始辦理登機手續。

“我現在出差在外,一會兒就要上飛機,暫時還可以。”

“那麼我占用您一點時間。您最近有收到‘經濟快訊’和‘管理觀察’郵件嗎?”

“《經濟快訊報》……”夏風記起來了,最近一段時間,他的電子郵箱裏經常會收到該報編輯部發來的電子版經濟快訊和分析文章,還有國際國內知名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介紹。這些信息的時效性很強,分析預測的前瞻性也很獨到,已經引起了夏風的注意,但他卻沒有探究是誰、又因何給他發這些文章。這個電話引起了他的興趣。

“這麼說那些郵件是你發來的了?我該謝謝你啊。”

電話裏傳來對方的笑聲。

“慢來,先不要感謝我。我們報社的電子版文章是獨立出版的一款產品,主要服務於政界、企業界和金融界的各級領導,作為你們的決策參考。前期屬於贈閱,如果您覺得這款產品還適用,以後可要收費訂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