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草有枯槁,花有凋落”(1 / 3)

光陰荏苒,日子過得飛快;對我們的朋友湯姆來說,也是如此,轉眼間兩年過去了。雖然骨肉分離,雖然時刻懷念遙遠的家鄉,但他並沒有覺得十分痛苦。

湯姆在他那僅有的文庫中讀到一位聖徒的話:“因為我學習,不論在什麼境遇,都很知足”。他覺得這是十分有益而且合理的教義,與他那因讀過一部書而養成的安分守己、喜歡沉思的習慣完全一致。湯姆寄出的家書很快得到回音。那封回信是喬治少爺的手筆,用小學生的圓體行書書寫信中提到了家裏發生的各種令人高興的事件,信中提到克勞大嬸到一家糕點鋪做工,憑她的糕點手藝將會賺一大筆錢;湯姆被告知,這筆錢將存起來,湊足他的贖金;信中還提到,摩西和皮特長得很快,小娃娃在薩莉和全家照看下,已經能滿地跑了。

湯姆的木屋暫時上了鎖,不過,喬治補充道,等湯姆回來的時候,他準備把它翻修一新。他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的裝修和擴充計劃。

信的其餘部分羅列了喬治的學習科目,每項均以花體大寫字母開頭;喬治還把湯姆離家後新添的幾匹馬駒的名字告訴了他;在同一個段落裏還提到他父母都很安康。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甚至與伊娃商量著給它裱起來,掛到牆上。但因為一旦上掛牆便無法同時看到正反兩麵,所以才沒有掛。

伊娃一天天長大,與湯姆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她在她忠實的仆人慈愛的心中究竟占了什麼地位,很難說清。他一方麵把她當作一個塵世的孩子愛護,一方麵又幾乎把她當作聖潔的天使崇拜。他凝望她的神情,就像意大利水手凝望小耶穌聖像時一樣——心存敬意,而又溫情脈脈。湯姆的主要樂趣就是迎合她高雅的情趣。在早市上,他在每個花攤上轉來轉去,為她找尋珍奇花卉;挑選幾隻上好的桔子和桃子塞進口袋,給她帶回家來。最讓他開心的是,沒等他走近家門,就遠遠看見那顆可愛的小腦袋從門裏探出,天真地問:“湯姆大叔,今天給我帶回了什麼?”

伊娃對他報以同樣的熱情,願意為他效勞。她雖然年幼,但讀起書來卻琅琅有聲,清脆悅耳;她聽覺敏銳而富於音樂感,想像力豐富但又不乏詩意,本能地崇拜一切崇高的事物。這些因素,使她的朗讀十分悅耳動聽,以致湯姆說,誰也沒有伊娃念聖經念得好。起初,她念《聖經》隻是為了取悅她那位要好的朋友。然而,沒過不久,她那真誠的天性就露出了觸角,把那本神聖的經書緊緊纏繞住了。

她最喜愛的部分是《啟示錄》和先知們的預言書。其中那些模糊的、奇妙無比的形象和熱情奔放的語言,她覺得十分費解,而正因此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和她那位純樸的朋友——這一老一小——都有同感。他們隻知道書裏所講的是一個即將出現的王國——一個燦爛的充滿期待未來世界。他們的心靈為此而欣喜,但不知道為什麼。在物質領域也許並非如此,但在精神領域,人們不可理解的東西並非都沒有益處。因為,當一個人的靈魂在兩個模糊的永恒點(永恒的過去和永恒的未來)之間醒來的時候,發現一切都很陌生,不禁嚇得戰戰兢兢。光明照到的隻有他身邊咫尺之地,因此,他必然會向往那未知的世界;他透過靈感的迷霧聽到人聲雜遝,看到人影幢幢。這一切在伊娃企盼的心靈中都可以找到反響和呼應。其中那些神秘的形象,猶如用象形文字寫成的瑰寶;她非常珍愛這一切,希望哪一天能穿透帷幕,辨識一下。

我們的故事講到這裏,聖·克萊爾一家已經臨時移到龐恰特雷湖畔的別墅。夏日的炎熱氣候把人們都驅趕到湖邊享受習習涼風去了。

聖·克萊爾的別墅是一座東印度式的農舍,花園擁抱,竹廊環繞。公共起居室麵對一座大花園,園中遍植熱帶奇花異卉,香氣襲人,條條小路通向湖邊。銀色的湖水一望無際,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那景色瞬息萬變,越變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