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山兩虎(2)(1 / 2)

彭昆是葛覃鎮的鎮長,當年他不滿於孫揚的獨斷獨行,同錢浩一起搞垮了孫揚。他在葛覃鎮已做了兩屆鎮長,原以為孫揚走後自己可以升半級,成為葛覃鎮的黨委書記,誰知調了個年齡比自己小一輪的顧晨來,為他人作嫁衣裳,彭昆啞巴吃黃連。為了不讓外人看出自己的失落,彭昆表現出了少有的積極配合黨委工作的態度,他的這種態度一度令葛覃鎮的黨政班子空前團結。然而好景不長,彭昆發現自己“積極配合”的理念並未實現其以退為進的目標,雖然顧晨大小事務都與他商議,但多數事務還是按顧晨的意願實施的,低調做人並未有效,反倒讓顧晨在群眾中的呼聲越來越高,彭昆決定改變策略,表麵上他繼續支持顧晨,暗地裏卻開始唱起了反調。

一日,董家梁村的董良柱到鎮上訪。董良柱五十開外,是葛覃鎮有名的信訪戶。任東風來葛覃鎮不久就聽說過他的事,說他家境殷實,卻常年拒交農稅雙提款,當年村幹部做思想工作讓他交錢他無動於衷,有人建議牽他家的豬抵交農稅款,他拿扁擔誓死威脅,而且動輒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寫上訪信,什麼誰家的計劃生育罰款收多了,誰家該評“五保戶”沒被評成,誰家的田坎多占了別人家的地,誰虛占了貧困戶的頭銜等等,這些事不管是否屬實,他都不厭其煩地寫信到市上告,攪得葛覃鎮不得安寧。鎮村幹部拿他沒轍,皆奉行“惹不起還躲不起”原則,見到他避之不急。

這日他到鎮上來是為了谘詢董家梁村公路占地賠款的事。董家梁村的公路占地賠款一直是由市交通局主管,由於涉及金額較大,市交通局前幾年每年支付了一部分,後來因為交通局頻繁更換領導,董家梁村的占地款隻有在葛覃鎮一要再要後交通局方才記得撥付,群眾不知道錢的來源,加上拖的年限太久,一直懷疑錢撥下來後被人挪入了自己的腰包,對鎮村幹部怨聲載道。

董良柱到黨政辦公室時,彭昆恰好也在,一見董良柱,彭昆知道一定沒好事,抬腳正想離開,誰想董良柱不識趣,張嘴叫住了他:“彭鎮長,正找你彙報點事呢。”彭昆無奈,隻有停下腳步。董良柱道:“彭鎮長,我們村公路占地賠款的事到底是怎麼回事,村上扣了我們的錢又不發,鎮上管不管呢。”

彭昆一聽董家梁村公路占地賠償的事就頭疼,去年他為了這公路款與市交通局的人吵過一次,後來他又聽說村民因物價上漲,要求將賠償金上調,彭昆知道這事挺難纏,於是故意抬手看了看表,說:“我也想好好給你解釋一下的,不過你看,我馬上要到市裏去開個緊急會,這樣吧,你去找顧書記,他在辦公室,他也能給你解釋明白。”

董良柱冷冷地看了看彭昆,踱出了黨政辦。看著董良柱離開的背影,彭昆暗自得意,心想,顧晨不是愛給自己樹口碑嗎,自己也該投其所好做做好人,給顧晨創造一些樹口碑的機會。

任東風當然知道彭昆此時根本沒有什麼會要開,他本想借彭昆處理這事的機會長長見識的,沒想到彭昆卻踢起了皮球,任東風歎息著有些失望。

董良柱見慣了踢皮球,一眼看穿了彭昆的把戲,他沒去揭穿把戲,而是把彭昆踢過來的一腳轉化成滿腔的怒火,隻待顧晨再踢一腳過來,自己好將才剛收集了存放起來的一腔怒火連同顧晨踢來的火焰一起,整合成一座即時爆發的活火山。見到顧晨,董良柱無法裝出笑臉來,他拉長了臉道:“顧書記,我是董家梁村的董良柱,有件事想來谘詢一下。”

一聽來者報名是董良柱,顧晨來了興致:“早就聽說董家梁村有個董良柱,一直想登門拜會,沒想到今天倒讓你搶了個先。”

董良柱心裏火大,顧晨的話雖然周到,卻也遠達不到滅火的功效,聽完顧晨的話,董良柱自嘲道:“顧書記沒來多久,也知道我?看來我是臭名遠揚了。”

“臭名遠揚?我可沒那麼想,你的事我聽說過,人家說你是專和黨委政府作對的"刁民",我的思維向來和別人不一樣,我倒覺得能夠一如既往關心群眾事務的人,肯定算不上"刁民"——你別站著了,有什麼事坐下來慢慢說。”顧晨看不到董良柱肚子裏正欲整合的活火山,但卻看穿了董良柱的長臉。他一麵親自給董良柱倒茶,一麵把對座塞在桌肚裏的椅子拉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