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孝德目瞪眾人一眼,輕哼一聲,“真是掃朕的興!上朝!”
朝堂之上。廣孝德麵如灰土,毫無表情,可想是為方才之事不悅。眾臣朝拜後各站兩旁。
廣孝德冷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大臣奏道:“皇上,為臣收到加急捷報,說昨日一場大雨平息了城南關、滄州、九州等地半年以來的旱災,百姓飲水無憂,田園有水灌溉。”
聽了這個捷報,廣孝德原本冷漠的表情才有所好轉,“這倒是個令朕爽心的好消息。”
諸葛晨風緊接著奏道:“臣也有急奏。”
“武丞相,請奏。”
諸葛晨風掏出一份奏折,道:“這是來自滄州、九州、靈州等各個縣衙官員受老百姓擁戴而上報的聯名舉薦書,請皇上過目。”
“既然是舉薦書,那就是好事,諸葛愛卿大聲念出來。”廣孝德臉上又多了一份驚喜。
諸葛晨風照著舉薦書一字不漏地念了出來,原來,隨安、秦肅拯救災民一事轟動成千上萬百姓,得到萬人擁戴。這些百姓聯名向各州各縣推舉二人,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認可給予加官進爵。待諸葛晨風念完後,廣孝德大喜,“我大蜀國有此愛民如子之人,何懼天災,何來民憂,來人!擬旨。”
“尊旨!”擬旨官道。
“滄州、九州及各大州縣的官員為我大蜀國舉薦棟梁之才有功,各賞黃金百兩,布帛千匹;另外再擬旨一份,宣秦肅、楚隨安二人進京麵聖,朕要好好加封,順便鑒賞鑒賞這二人。”
“尊旨。”
“朕想了想,此事還是由諸葛丞相親自去辦比較妥當。”
“老臣領旨。”諸葛晨風叩謝皇恩。
一班忠臣立馬道:“此乃我大蜀之福,皇上聖明啊!”
文丞相嚴榮深知這秦肅、楚隨安二人若為官必將是自己的心腹大患,絕對不允許此事得逞,立馬奏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草率,如果行善事就可以討個官兒做,那設科舉又意義何在,十年寒窗又何苦,所有要想當官的人都多做善事罷了,然而,那些有文有才之人豈不是無用武之地,國家如何富強,皇上三思。”
“這……”廣孝德覺得嚴榮之言也不是沒有道理,但賞罰總要分明才可安定人心,於是猶豫不決。
不料,身旁的太監俯身嘀咕道:“皇上,該服用仙丹了,太乙國師還侯著呢。”話下便朝嚴榮點頭示意,可想而知這太監是嚴榮的內應。
“仙丹!對對對,朕差點望了。”廣孝德交代文丞相代理朝政,自己迫不及待地與國師翁太乙跑去所謂的“煉丹爐”取神丹。
下麵的忠臣見皇上如此沉迷道教、禿廢朝政不由搖頭歎氣,卻又無可奈何……
煉丹房。
國師翁太乙從煉丹爐裏取出一粒丹丸遞給廣孝德。
廣孝德拿著丹丸並不馬上服下,反倒有些厭惡,“道長,這種丹丸朕服用了大半個月不見有任何神效;到底天帝殿何時完工,朕可等不及了啊!”
翁太乙稍作沉思一聲長歎,搖頭道:“皇上,恕臣直言,臣剛收到彙報說紫雲山山頂蹦跨,不少勞役工葬命。天帝殿恐怕是完成不了了。”
廣孝德臉色大變,失望至極,“這……這如何是好,國師可要替朕想想辦法啊。”
翁太乙早已胸有成竹,道:“皇上放心,雖沒了天帝殿,但有一個更神奇的寶物可讓聖上立馬心想事成。”
“國師速速道來,別拖延時間的,朕可沒有耐心了!”廣孝德有些惱火道。
見皇上麵露怒色,翁太乙不敢怠慢,恭恭敬敬道:“天下間有一顆名為水靈珠的寶物,它凝聚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有年年益壽、永葆年輕的神奇效果,此物如今就在飛仙鎮。”
“那還等什麼?速速給朕取來啊!”廣孝德心急如焚。
翁太乙安撫道:“皇上,慢慢聽貧道細說。”
廣孝德自知如此神物豈能輕而易舉說拿便拿,想想看才稍微靜下心來,輕聲道:“國師盡管說,朕洗耳恭聽便是。”
翁太乙微微點點頭,道:“水靈珠現已沉入江底,江水深不可測凡人絕不可能得到,唯一的辦法就是取得閱劍山莊一件名為‘斷流’的寶劍,此劍可分江斷流水,有此劍在手便可輕而一舉地拿到水靈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