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飛學著她的樣回吻她,騰空笑話她:你祖上見你這般傷風敗俗,不一棍子掃你出門你來問我!她說,不會的,這叫洋為中用,古今結合。其實,清朝給人的印相是軟蛋,議和議和和為貴!洋務學多了,也開放,小皇上在宮裏裏騎自行車呢!南飛說,也不盡然,清朝的江山也是打出來的。三寶說,是呀是呀,是皇太祖努爾哈赤打出來的。他天才的軍事家,幼時在明朝大將李成梁家中為奴,識得漢語漢文,喜讀《三國演義》與《水滸傳》。他的智略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當是從這兩部小說中得來的。他自己固然智勇雙全,但他離不開一大批精明驍勇的子侄,剽悍凶猛的將領,部勒嚴整的戰士跟他賣命。當時有一句諺語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因為女真人熟習弓馬,強悍善戰,漢人向來不是他們的敵手。這時女真精兵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已有六萬之眾了。
南飛作醒悟狀說,八旗八旗,原來是你皇太祖締造的!三寶說,就是啊!他死後,第八子皇太極接位,就是康熙爺呀!他是一個同樣厲害的角色,雖說他的軍事天才不及父親,政治才能智謀武略有過之無不及,是中國帝皇中不可多見的,不在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
南飛說,情人眼裏出西施,人們向來沒有給他以應得的極高評價,隻是近多年來電影小說裏好像呼聲越來越高!三寶說,現在的曆史家是大多是你們漢人,而他是滿清皇帝,種族偏見唄!我知道的,他的知人善任、豁達大度、高瞻遠矚、明斷果決,自唐太宗以後,中國曆朝帝皇沒有幾個能及得上。
南飛說,大概是你祖上,你就這樣想。三寶說,不是的。他跟鄧小平接手治國一樣,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滿洲正遭逢極大的困難,滿洲內部人心動蕩。麵對這些,他搞的像黨中央,是集體領導。在經濟上,因為與明朝開戰,人參、貂皮等特產失去了傳統的流通,他就先流通人,生產上是奴隸製,就擄掠了大批漢人來農耕,生產力相當低。國家就像一列火車,隻能不停地朝前開。屋漏偏糟連夜雨,船破又逢頂頭風。偏偏又遇上嚴重的天災,遼東發生饑荒。為進攻關內……
南飛說,是侵略關內,金庸書裏說了,他得通過袁什麼的這一關。三寶教訓的口吻說:肉爛在鍋裏!現在都是一個中國,一個大民族,誰分誰呀?……這時候,康熙爺定下訣策:侵略朝鮮。朝鮮物產豐富,兵力薄弱不經打,正是理想的掠奪對象。而當時朝鮮也鬼,對明朝是“事大”,對日本和滿清,是“交鄰”。明清交戰時,朝鮮出兵助明,還供給明軍的糧食,成為滿清後方的一個牽製。所以康熙爺要教訓它,既可以解決經濟上戰略上的雙重困難,又同時通過軍事勝利來樹立威望,鞏固權位。果然,康熙爺達到了預期目標,朝鮮人不經打,打了幾個勝仗後,它就投降,訂立了對滿清十分有利的和約,每年朝鮮得進貢糧食、金錢和物品,經濟上盡量滿足滿清的要求。同時在此後的明清戰爭中,朝鮮改守中立,使滿清去了後顧之憂。
南飛說,清方這時候對明朝提出了議和?三寶說,當然提出了,不過隻是守勢,目的在鞏固已得的土地,要明方承認雙方的現有疆界,雙方和平共處,進行貿易。因為明清雙方的國力實在太過懸殊。明方一個億,而女真人大概不到五十萬人。人口的對比是二百比一甚至三百比一。滿清所占的土地,隻是今日吉林、遼寧、黑龍江的一部份,與明方相比也是相差極遠。明方火器犀利,葡萄牙大炮尤其非清兵所能抵擋。
三寶說,清方的長處,主要不像明朝那樣腐敗,很明智,該和的就和,該打的就打。如果明朝和清方接觸一下,搞清清方的真實意圖,在當時的局勢下,成立和議顯然於明朝有重大利益。不論從國家還是人民生活來考慮,都應與滿清議和。拒絕和滿清議和,是崇禎一生最大的愚蠢,明朝是遭在他手上的。
三寶說,也不要這樣說,明朝是栽在他在內連續四個皇帝手上的。幾千年曆史中,皇帝臨危自殺的卻隻有崇禎一人,後人對他的評價便比他實際應得的好得多。隻因他不好酒色,勤於政事,後人就以為他本身是個好皇帝。他擁有絕對的權力,卻將中興之臣、治國平天下之臣殺的殺、罷的罷,將一批亡國之臣走馬燈般換來換去,那便構成了亡國之君的條件。
南飛說,深奧的曆史咱不懂,皮毛上的東西我將就。明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專製、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到了明末,為黑暗的時期。明朝當然應該亡,對於中國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然而人們抗拒滿清入侵,卻不能說是錯了。當時滿清對明朝而言是異族,是外國,清兵將漢人數十萬、數十萬的俘虜去,都是作為奴隸或農奴。清兵占領了中國的土地城市,總是燒殺劫掠、極殘酷的虐待漢人。金庸書上說了,在通向長城關口的大道上,數十萬漢人男女哭哭啼啼的行走,騎在馬上的清兵揮舞鞭子在驅趕。清兵不斷的歡呼大叫,這些漢人是他們俘虜來的奴隸,男的押去遼東為他們做苦工,女的分給兵將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