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八章 心地善良的駱俊(1 / 2)

台駘不願出兵大老遠去打袁術,百官怨念沸騰。於是台駘派議郎王誧攜帶漢帝詔書,去任命孫策為騎都尉,承襲父親孫堅的爵位烏程侯,兼任會稽郡太守。命令孫策與呂布及吳郡太守陳瑀共同討伐袁術。

孫策想得到將軍的名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王誧就以漢帝代表的名義,任命他為明漢將軍。

當時,陳瑀軍駐海西(今江蘇東海),孫策按詔書要求,整頓兵馬,要去與呂布、陳瑀會麵,謀劃軍機,參同形勢。

但他率軍走到錢塘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原來陳瑀想要乘機奪取孫策的地盤,他派人秘密渡江,拿著三十多個印信給各地散寇及諸險縣大帥,讓他們作內應,等孫策的部隊一開拔,馬上攻取他的郡縣。

孫策發現這一陰謀,大怒,派呂範、徐逸統兵直撲海西,大破陳瑀,俘獲他的將士、妻兒等共四千多人,梟其大將陳牧。陳瑀往北逃奔袁紹。

陳王劉寵勇猛過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在其父劉承死後,繼承陳王爵位。

中平年間,黃巾軍起義,郡縣官兵都棄城逃走,劉寵家裏藏有大批強弓利箭,於是他招收一批勇士把守陳國首府陳縣(今淮陽),對城外各路口都亭嚴加防範。

由於陳國沒有內應,亂不起來,所以社會秩序比其他郡縣安寧。陳國的國相、會稽人駱俊一向很有威望,當時,諸封國的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賦收入,反而不斷遭到搶掠,有的兩天才能吃上一頓飯。

流離在外,死於荒野的王侯非常多。

隻有陳國仍很富強,鄰郡的百姓紛紛前去投靠,擁有部眾十餘萬人。到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時,劉寵聚兵把守國邑陳縣外圍陳國屬地陽夏(今太康),使各路兵馬不敢乘機偷襲,陳國境內因而未受戰禍。劉寵率軍駐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

駱俊,字孝遠,會稽烏傷(今浙江義烏)人。

駱俊的國相職務主要是治民,他始終把民眾直接利益放在首位,從愛民為民的角度出發,在創導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獎勵生育。民間婦女分娩之後,不管生男生女,他都送上一份豐厚的食米與畜肉,給產婦調養身體,使之更好地養育嬰兒,並說明這是陳王的恩德,這使陳國百姓由衷地感謝駱俊。

民間生了嬰兒,不論是男是女,一時都以“駱”字取名,充分體現了陳國民眾對駱俊的愛戴。駱俊治郡有方,使陳王劉寵在保衛陳國安全的軍事防禦行動方麵有了強有力的後盾。

陳國的屬地有今河南淮陽、太康、西華、鹿邑、拓城等地,當時陳國境內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社會安定,百姓對駱俊的政令樂於順從。官民相安,農民勤事生產,天公作美,糧食連年豐收。

別的地方天災人禍接連不斷,隻有陳國境內家家戶戶安居樂業,有吃有穿,仿佛是仙境一般。

鄰近的郡縣群雄割據,戰爭頻繁,導致民不聊生。

駱俊居安思危,協同劉寵做好防禦,保障民眾的安全,這時的鄰郡,尤其是今河南中部的汝南和黃巾軍曾與鮑洪展開大戰過的葛陂湖周圍,都因與陳國相近,災民紛紛湧進陳國境內。

駱俊對外來的饑民,像對待陳國的百姓一樣慷慨解囊,滿腔熱情。他下令打開公倉,將糧食拿出來分發接濟。致使數以萬計瀕於餓死的難民能夠活下來。駱俊還把自己的薪俸捐獻出來,縫置了大批衣服,施舍給受凍的災民禦寒。

建安二年(197),軍閥袁術不顧眾人反對,在壽春稱帝。他大事搜刮民間財物,建造宮殿,羅致嬪妃,沉溺酒色,窮奢極侈,致使民眾成批餓死。

駱俊和劉寵知道後,加緊整修防禦工事,嚴加防範。

袁術派人到陳國向駱俊借糧,他知道陳國富饒,糧食豐足。

可是駱俊吃的是劉漢朝廷的俸祿,做的是劉漢皇家的工作。袁術稱帝是以劉漢為仇敵的,妄圖消滅劉漢的政權。身為劉漢的臣子怎麼可以拿劉漢的糧食資助劉漢的敵人來消滅劉漢呢!因此駱俊一口回絕了袁術使者借糧的要求。

袁術借不到糧食,惱羞成怒,派了一個名叫張開陽的刺客,冒充受陳國救濟的災民代表,拿了酒肉來到駱俊的住所,謊稱感謝。

張開陽雖知道駱俊賑濟災民,造福當地,仁德無雙,但是自己畢竟是一名刺客,豈能憑著一己好惡來拒絕自己恩人的要求。畢竟,他張開陽能在此亂世中錦衣玉食,全靠袁術所賜。

於是張開陽大醉三日,然後上路來到陳國,他極力稱讚駱相救危扶困的恩德,並當麵敬上一杯米酒,以示對駱相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