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這份報紙是晉朝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主編當然是皇帝陛下,副主編先後主要有兩個,一是在朝的王羲之,另一位是現已隱居的前大將軍謝安。關於這份開始時具有內參性質的報紙,有必要詳細交代一下,它關係到“雪夜訪戴”這一著名事件的發生。
主編當然是不管事了,隻是作為活的最高法律而存在。副主編也不幹事,王羲之比較忙,抽不開身;謝安時間多得很,但他用來養鳥,每天寧願架著虎皮鸚鵡到河邊看一群退休的老頭釣魚。因此辦報的責任就落在了執行副主編的頭上。這家夥因為政治上來頭不大,就耍了個小聰明,既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觸犯法律,我幹脆就把政治的這一塊內容給省了,但是又不能有失第一大報的身份,所以就改革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用知識分子和藝術家來充門麵。大致板塊內容有:
數風流人物,還看晉朝;
名家自留地;
寫在名人邊上;
新生代作家訪談;
行為藝術的新走向;
人文精神大討論;
後現代談藝錄;
最新文藝動態;
小說連載;
百花園;
人間百態;
等等等等。
應該說,該報內容設置是全麵的,基本涵蓋了晉代文藝界的各個角落。這份報紙在當時的知識分子影響極大,因為沒有電視,它的輿論力量可想而知。盡管上麵列舉的內容排名不分先後,大家還是能夠看出來,在所有的欄目中,“數風流人物,還看晉朝”分量最重,因為它是人物特寫,高踞報紙頭條,宣傳效果不言自明。
因為分量重,所以不能掉以輕心,執行副主編對這個欄目嚴格把關,創刊兩年多來,每月推出一位文藝界巨人,諸如謝安、王羲之、王獻之等。比如王獻之,之前的確也小有名氣,但真正走紅天下,還有賴《晉代風雲月報》的扶持。報紙花了一個整版來報道這位後起之秀,一下子整個國家都知道了文藝界又出現了一個有個性的天才,此人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在當上駙馬之前,曾與前妻郝氏繾綣多情,又有愛妾桃葉為伴,他還為心上人寫了一首名叫《桃葉複桃葉》愛情歌曲。經過《晉代風雲月報》的頭條特寫,王獻之名滿天下,就連《桃葉複桃葉》也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和《阿芳》、《天上刮風天上下雨天上沒太陽》、《小花轎》等並列為晉朝愛情歌曲四大經典。
這就不難理解,知識分子為什麼都以上報紙為榮、為追求、為終身的奮鬥目標了。誰都知道,這不是誰想上就上的,要看實力,當然還有其他條件。具體什麼條件,這裏就不詳細說了。子猷公子上過很多次,大多都是和花邊新聞有關。上麵已經說過了,五公子喜歡和女秘書出門旅行,有時也邀請著名的女演員女歌星什麼的,他是王羲之的兒子,誰敢不給麵子。往往在旅途上被狗崽隊員們跟蹤,記下了一路上的風流賬,然後娛記們大肆渲染,把他放進了《寫在名人邊上》的欄目裏大白於天下。當然,偶爾也會因為其他的事被報紙曝光。
總之,子猷公子的形象已經壞掉了,很少讀者再把他和知識分子、和才子等掛上鉤。人們一想到他,就在心裏翻閱起幾年來的報紙上的花邊新聞。這是王徽之不願看到的。他曾經對一個一直跟在他屁股後頭的名記者說,他向來不看什麼《晉代風雲月報》,別人怎麼說他不在乎。
“我從來不理會什麼傳媒,”他氣憤地對記者說。“你們要搞清楚,我是王子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