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
“子康賢侄,多謝你這些年對阿良的指導和照顧……”顏雷看著李義笑道,不知道為什麼,此次前來,李義感覺顏雷對自己不再是像對待輩那般,反而隱隱將自己放在和他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
這種轉變,讓李義頗有些不習慣,畢竟上次見到顏雷的時候,還是一副叔侄的模樣。
“賢侄,先和你一個壞消息,希望你不要太過於悲傷……”雙方坐定後,顏雷忽然一臉嚴肅的看著李義沉聲道。
“叔父請講。”李義疑惑的看著顏雷,不知道自己這位叔父有什麼壞消息要和自己。
“你的恩師之一皇甫將軍在不久前病逝了。”顏雷感歎著道。
“什麼?!”李義聞言頓時就驚住了,雖然嚴格來,以皇甫規的年紀什麼時候病逝都不奇怪,但忽然聽到這個消息,李義還是有些接受不了。
對於皇甫規和張奐兩人,李義一直都是非常感恩,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兩個,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李義。雖然他是一個穿越者,但他穿越之前也不過就是一名普通人,如果沒有他們的悉心教導,李義未來充其量也不過就是一員猛將罷了。
而且李義不過是地主之子,雖然他們很欣賞李彥,但堂堂度遼將軍和護匈奴中郎將同時收一名地主之子為弟子,出去有誰會信?
“這是皇甫將軍的侄兒皇甫嵩派人送來的書信。”顏雷從懷中掏出一份簡策交給李義。
接過展開,那熟悉的字跡頓時勾起了李義昔日讀書時的回憶,細細讀著,這份書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皇甫規告訴李義不要辜負自己的賦,繼續努力學文習武日後報效朝廷。
同時皇甫規又言自己很快就會下葬,讓李義不用過來看自己。並且告誡李義千萬不要答應王智和董卓的拉攏,不要和宦官走到一起雲雲。
最後,皇甫規又給李義提了一個建議,那就是李義可以進入童子科進行學習,待到0歲左右就可以被舉為孝廉下放回並州。
起來,自從舉孝廉這麼一個製度出現後,前前後後進行了不少次的修改,但絕大多數的時候,被舉者都是超過40多歲的老人了。隻有那些才學過人,更重要的是有身份、背景的人,比如後來的曹操等人,才可能在0多歲的時候被舉為孝廉。
李義當然沒有什麼身份,一介地主,整個大漢朝不要太多。但論背景,他卻也不低,皇甫規和張奐的弟子,哪怕如今皇甫規病逝,張奐隱居,朝中也有不少人得給這個麵子。
事實上皇甫規在書信中已經明,如果李義願意的話,就寫信給隱居在弘農的張奐,他會安排好一切事宜。
“夫子……”李義看著書信喃喃自語著,對於皇甫規的期待和恩情,他真心不知道應該如何報答是好。甚至,他還有一些羞愧,因為就在不久之前,他放過了未來將挑起黃巾之亂的張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