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圍點打援(2 / 2)

王淵站起身來,來到中間屏風一般的地圖前說道:“黃巾新敗,士氣有了極大的打壓,開始收縮防線,萬一黃巾避而不戰,依城固守,戰事將會被拖延,及其不利。目前黃巾主要集中在宛城、東郡、汝南一帶,三郡東西分布,西為宛城,中間汝南,東北則是東郡。我軍不易進行長期攻堅,當尋求機會野戰破敵,就要用計引黃巾出擊。”

“王將軍所言甚是,不知王將軍打算如何引敵出擊?”朱儁問道。

“三郡之地,宛城黃巾兵力最多,精銳五萬餘眾,加上裹紮亂民,有十餘萬。張曼成、韓忠頗有軍略。汝南彭脫所部戰力較弱,其精銳有三位餘眾,加上亂民精壯亦有八萬餘人,而東郡一帶卜己所部最為弱小,其精銳也就萬餘人,不足無慮。”

王淵接著指向冀州一帶,接著說道:“冀州一帶,盧植將軍已近攻破巨鹿,黃巾退守廣宗,但隨後戰事不利,目前趨勢不明。東郡雖然最為弱小,但靠近廣宗,極有可能得到冀州一帶的黃巾支援,同時洛陽門戶打開,宛城方麵若是北上,得不償失,所以最弱者並不是首選。而次弱者汝南雖有黃巾東西夾擊的危險,但同時又是我們尋機破敵的良機。”說道這裏,皇甫嵩應該有了決斷,王淵不再搶風頭,也停了下來,看向皇甫嵩。

“此計甚妙,大軍南下,圍困汝南,迫使宛城、東郡兩地賊軍出城援助,若黃巾出擊,野戰破之,若堅守不出,分割殲滅。”皇甫嵩決斷道。

朱儁、曹操等人點頭認同。皇甫嵩見眾將沒有異議,下令道:“命王淵、曹操為左右先鋒,四更造飯,五更出發,所有騎兵快馬南下,尋找破敵機會,朱儁隨我統帥大軍南下,圍攻汝南黃巾。”

“遵命,”眾將接令道。

眾將商討了一下細節,各自散去,準備明日一早南下。

次日天蒙蒙亮王淵就率兩萬騎兵南下了,不錯是兩萬騎兵,越騎營、三河騎士、羽林騎、王淵本部騎兵。

東漢中央主要常備軍有南北兩軍、洛陽城守城部隊、以及一些非正規軍組成。

北軍屬於野戰部隊,也就是所謂的北軍五營(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兩個騎兵營,兩個步兵營,一個弓箭營。

南軍屬於守衛皇宮的部隊,既守衛內城的部隊(都城分內外兩城),長官是九卿中的衛尉。有南宮衛士令北宮衛士令左右都候等四個長官下轄七個宮門司馬組成。

洛陽城守城部隊自然是守備洛陽城的部隊,由城門校尉統領。

非正規部隊有:執金吾的緹騎,負責治安;虎賁郎、羽林衛是皇帝的親衛,羽林衛又分羽林監和羽林騎(由都騎尉統領);其次就是光祿勳下轄三署郎組成的儀仗隊和候補官員的訓練班,三署郎既三個中郎將管理的部隊,漢初是主力騎兵隊伍,後被官員們的公子哥侵蝕,逐漸演變為門麵部隊。

漢代的軍隊編製比較複雜的,並沒有營這個編製,所謂的營是可以獨立作戰的部隊。

漢代的兵製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為計算。長官分別為:伍長(5人);什長(10人);對率(50人);屯長(100人);軍候(率一曲200人);軍司馬(率一部400人),這些都是基層軍官。其後就是校尉、將軍或者中郎將等不同職責命名的將軍了,也是五品以上軍官了。

校尉到底統領多少個部並無常製,校尉本部兵馬同樣是一部400人。但校尉是比兩千石俸祿,軍司馬是比千石,自然是校尉官職較高。而北軍五營就是五個校尉統領的5個作戰單位,並不是五個營的兵力。

新人作品,求支持!!!各位看官老爺的每一個點讚、每一個評論、每一個收藏、每一個推存,都能化作北山台堅持的動力,不求排名,隻求能夠讓更多的人在茫茫書海中能夠找到《三國之夢入凡塵》幾個字,北山台就有動力完成這部徘徊好久才下筆的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