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黃巾作戰以後,大將軍何進統帥南軍以及部分守城部隊,以及洛陽八關的守軍守備洛陽。
北軍五營分別由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分開統領,加上部分洛陽守城部隊(洛陽城守軍自然不可能全部調走),三河騎士(司隸所屬河東郡、河南郡、河內郡的騎兵,作為抵抗北部外族守衛洛陽,支援前線等目的存在),再加上一些新招募的士兵組成。
那麼盧植帶走了北軍三營精銳,屯騎、步兵、射聲三營三萬餘人,而皇甫嵩主力就是三河騎士,加上長水營混雜一些新兵,朱儁主力是北軍五營的越騎營,洛陽城部分守備部隊混雜一些新兵。
三部兵馬步騎搭配,盧植向東攻打冀州一帶黃巾的主力,朱儁抵抗東南潁川方向的黃巾主力,皇甫嵩抵抗南麵南陽一帶張曼成所率的黃巾主力,朱儁初戰失禮,皇甫嵩被迫支援,被困潁川長社,隨後就有了漢靈帝任命曹操為都騎統領,領著自己的親衛羽林騎支援。
當然,以營為單位的作戰單位,騎兵營自然是要比步兵營和弓兵營人數少的,這與騎兵消耗太大有關,正常情況下,養活一千騎兵的費用和五千甚至更多的步兵相等騎兵營五千人,步兵營一萬五千左右,弓兵營一萬人。
所以王淵能夠統帥越騎營(5000人),三河騎士(9000人)加上曹操的羽林騎(3000人)王淵本部(5000人)除去越騎營三河騎士的戰損,足足有兩萬騎兵。
此次作戰目標非常清楚,騎兵全部出動,就是要打黃巾軍一個措手不及,讓其不能快速收縮兵力,退守郡城平輿。減輕其後攻城的難度。
王淵、曹操二人為左右先鋒,一路疾行,繞過召陵,穿過上蔡和陽城一帶的走廊,快馬狂奔快三日,於第三日下午包圍了汝南郡城平輿。
(注:以前形容日行千裏的良馬,千裏屬於虛詞,而漢代千裏大約是50公裏也就是100裏路,古代步卒行軍,每天所走路程會受到很多因素限製,比如是否有糧草輜重的拖累;是平原行軍還是山地行軍;還有這一帶的官道是否暢通。正常來說:攜帶輜重在山地行軍日行二十裏就不錯了,道路艱難走個十裏也正常;而沒有輜重這速度會增加一倍,平原行軍同樣會增加一倍左右,道路暢通同樣會有加成。所以有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也就是說打算在哪裏打仗,糧草需要提前往目的地籌集。)
長社距離平輿大約兩百多裏(為減少計算複雜,這裏用現在的距離計算。)騎兵隻帶口糧疾行三日,打了黃巾軍一個措手不及,八萬餘部隊分散各地,來不及收縮,就被王淵等人四麵包圍。
如今彭脫獨坐太守府暗自發愁,還好駐紮在城外的軍隊順利的撤回了城內,否則不堪一擊,目前平輿守軍尚有三萬多人,但彭脫很清楚這些人的戰力。為了穩定地盤,精銳部隊以及手下心腹分散各地,目前留守的黃巾精銳,也就是跟隨起義的部隊隻有一萬多人,剩餘都是一些拿著鋤頭的精壯以及投降的郡兵,極不可靠。
彭脫暗自思索著利害,幸好在王淵圍城之前,已近派出斥候,一邊收攏分散各縣的部隊,一邊派人向汝南以及東郡兩個方向求援。若是部隊收攏快速,兩郡能夠及時增援,如果在朝廷主力趕到之前,快速吃掉城下這些騎兵,幾十萬大軍足以打垮失去騎兵爪牙的漢朝部隊。南上攻擊洛陽,大事可定,如果援軍緩慢,汝南失守,黃巾將會被分割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