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千古難題(2 / 2)

這麼冷的天,北方邊軍根本不敢住帳篷,而是有固定的營房,雖然這個時代的房屋是以茅草房外麵裹上泥土為主,但要比帳篷好上很多,加上燒一盆木炭,穿上厚厚的衣服,也能勉強抵禦寒冷。

而草原人住的是帳篷,雖然都是一些羊皮等厚重物品做出的帳篷,但帳篷畢竟是帳篷,這麼冷的天,住在帳篷裏不冷才怪,所以才有了草原人南下搶奪木材、枯幹等的行為,為的就是解決寒冷。

這個時代的中原人的主要住房是,富人住磚木結構的房子,窮人住草木結構的房子,有山的地方以窯洞為主,還沒有土木結構的房子出現。

雖然也有了炕,但是做炕用的磚頭卻是稀缺貨,不是人人用的起的,隻要自己用土塊代替磚頭,即可解決北方寒冷問題,而出生西北的王淵自是知道土塊怎麼做。

用個四根方木弄個框子,再把幹濕適宜的泥土放在模子裏,打壓結實,一個代替磚頭的土塊就出來了,根本不用燒製,曬幹即可。

而太行山有的是木頭,再往後,東北那嘎達也全部是木頭。弄些邊族戰俘,砍些樹來就行。

於是一係列的計劃在王淵的心中展開了,土木結構的房子,加上能夠用牛、羊糞燒的土炕,即可解決草原人的寒冷問題。

隻要自己在長城外建一排土木結構的房子,供草原人居住,夏天讓其北上放牧,冬天集中管製,以中原文化教化,逐漸同化,即可在這長城外建立起一道真正的長城,從根源上解決邊患問題。

隻要讓草原人如同漢人一般穩定下來,自然會解決草原問題,你要反叛是吧,我隻需占領了這些房屋,就能讓你凍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再說有安穩的生活,誰還原意跟偶爾出來挑騰的人瞎鬧?

想明白這一切,王也對以後怎樣安置鮮卑有了大致的方案。

隨著新春的到來,北方的大地上開始逐漸變暖,草原上的鮮卑人也開心向北遷移,前往北部的夏牧場放牧。王淵也把主要盡力放到了屯軍春耕上去了,三十萬大軍要展開軍屯,處理起來非常麻煩,要整理大量的土地,也協調各地民眾的遷移,第一次參與此事的華歆有點忙不過來,自然要王淵這個主公協調解決。

春耕過後,開始進入短暫的農閑時刻,王淵安排一部分人看守莊家,一部分人打造土塊,一部分人去太行山砍木頭去了。甚至王淵不惜重金,雇傭大量民夫,前往太行山砍伐樹木。

這個寒冬可把這些俘虜凍得夠嗆,尤其有一部分南方人。所以王淵爭取先要把這些人,以及接下遷過來的人的住房問題解決了。

至於並州民眾,隻要王淵把土木結構的房子造出來,自然所有人跟隨製造,不用自己操心。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已是四月中旬,並州一切事務開始有條有序起來,軍隊調換將領後的磨合過程也已近完成,王淵準備對匈奴人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