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到了十月,並州經過一年的治理,開始欣欣向榮,大量屯軍家屬開始遷移了過來,足足有一百五十萬人口,被安置了並州各地,尤其朔方一帶新騰出的土地上。而且全部安置了住房,雖然目前每戶隻有一件間小房子,但隨著安定下來以後,相信適應力極強的漢人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目前並州人口已經到達三百多萬,解決了世家以後,不出意外的多出了四十多萬人口,原本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被這些世家私藏,當然這也有王家的功勞。
解決了這些問題以後,王淵率領親衛北上,開始麵對即將南下的鮮卑人。
雲中城內,王淵召開了此次作戰的軍事會議,各營主將或者代表都已到齊,由於雁門關羽和朔方徐晃路途較遠,隻能派代表前來。
這次王淵沒有席地而坐,而是坐在一張寬大的長桌首位,背後是一張並州北部的地圖。而眾將依從坐在兩旁。常年跪坐的這些大將顯然有些不適應,略感拘束。
“張遼,你先介紹一些目前的鮮卑情況。”王淵看向這個常年與鮮卑交戰的大將說道。
張遼站起身來說道:“鮮卑統一於檀石槐,光和四年,檀石槐死後,其子連和續任,但隨後連和在北地被射死,連和的兒子很小,所以由其兄蒲頭代立,鮮卑從此也就分為三部,西部布度根部,中部扶羅韓部,以及東部擁戴蒲頭王庭的八部聯盟。”
“這三人是什麼關係?”王淵問道。
“這三人應該是兄弟關係,扶羅韓應該不是檀石槐的兒子,屬於族兄,其餘三人都是檀石槐的兒子,布度根最大,蒲頭次之,連和最小。”張遼介紹道。
(中部鮮卑後期首領應該是軻比能,但屬於後起之秀,按照曆史推算,此人現在應該不到20歲的樣子,後來殺了扶羅韓才上位的。其餘三人按照曆史記錄和權利地位推算,應該都是檀石槐的兒子或者侄子。)
“原來如此。”王淵本來對這些外族了解不多的。隻知道三國時代,鮮卑同樣是一個混亂的狀態。
“不錯,鮮卑三部本來是為了應對西涼、並州、幽州三部邊軍的部署,都是由檀石槐任命的嫡係,但檀石槐的死後,其子開始各自為政。”張遼繼續說道。
“鮮卑人曆年入侵可有規律?”王淵看向張遼問到。
“鮮卑人正常會在十月初的一段時間南下,進入冬牧場。安置完畢後就會集合兵馬,南下掠奪,正常時間是十月底。掠奪期大概一個月,隨後隨著嚴冬寒冷無法抵抗而撤回。”
接著張遼走向地圖說道:“自扶羅韓部侵占雲中以後,就控製了陰山山脈,其部眾也會集中在陰山南部,尋找避風之地過冬,而今我們站線前移,勢必會導致戰爭提前爆發。”
陰山山脈東西走向,橫布於並州北部與鮮卑族的交界初,雖然是一條並不高大的丘陵地帶,但能夠有效的阻擋騎兵衝刺,是漢軍步兵長城外防禦的最好地帶。
“如今我們十萬兵馬囤積在陰山北部,一旦鮮卑來犯,即可在陰山一帶展開阻擊,那麼鮮卑人就會有兩種可能行軍,一是彙集大量兵馬打開一個缺口,南下掠奪。二是大軍從陰山東部入境,壓迫雁門關。朔方一帶有黃河阻隔,從這一帶進攻的可能行不大。”常年在邊境作戰的張遼,對目前形勢做出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