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被動決戰(二)(2 / 2)

左翼戰場,鮮卑八萬騎兵展開攻擊,戰鬥同樣慘烈,麵對鮮卑人兩個方向的攻擊,關羽擺出了方陣,和正常對陣騎兵不同的是,關羽被沒有采取密集型方陣,而是采取了鬆散的整形,四萬大軍分散在方圓數裏的空曠之地,等待騎兵衝鋒。

和穿著鐵甲陷陣營相比,虎烈營和破軍營的防禦低了很多,但也全部裝備了精良的皮甲,由於整形分散,無法在陣前布置箭陣,也就無法在陣前射殺大量鮮卑騎兵,依靠戰死的戰馬阻擋騎兵的速度。

鮮卑人很快突入漢軍陣營,但迎來的同樣是一柄柄鋒利的砍馬刀。

左翼前排陣型與中路不同,由於左翼無法形成箭陣,射殺敵軍馬匹阻擋騎兵速度,僅僅用大盾為防禦點,會被敵軍高速而來的戰馬撞破盾陣。

此次北上,王淵利用兩年的時間,訓練出了專門對陣騎兵的戰陣。如果說陷陣營是全能的軍團,那麼其餘四營就是最專業的軍團,這些營都以什為單位組成了一個個戰鬥小隊,一什兵力的標配是,三個大盾兵,兩個刀斧兵,兩個斬馬兵,三個槍兵。

前方據點為了加強防禦,兩什為一個據點,六麵大盾架起六杆特製的長約四米的長槍,形成一個個拒馬。由十二人組織防禦,其餘四人負責斬馬,四人負責近戰防禦和替補。

中間卻是以什為單位的一個個小據點,由三個大盾兵負責防禦,兩個斬馬兵負責砍斷敵軍騎兵馬腿,兩個刀斧兵負責防禦近戰,其餘三人拿著長槍負責刺殺掉下馬背的鮮卑騎兵。

於是很奇詭的一幕出現了,鮮卑騎兵很快就突入漢軍大營,但始終無法打亂漢軍的陣型,理由很簡單,漢軍以什為單位各自為戰的,即便局部地方被突破,存活下來的漢軍又能很快組織起一個個小據點,根本不怕鮮卑人衝散整形。

騎兵作戰依靠的就是利用速度和勢不可擋的衝刺力度,打亂敵方防禦陣型,展開分割圍殺,如今鮮卑騎兵如同衝入了一簇荊棘,雖然可以在漢軍大營內衝刺,但無法破去漢軍各自為戰的大陣,隻有依靠人數優勢展開決戰。

右翼戰場,算是最常規的騎兵戰鬥了,公孫瓚的四萬騎兵對陣的同樣是八萬鮮卑騎兵。在公孫瓚麾下一萬精銳白馬義從的帶領下。悍然對鮮卑八萬騎兵展開了反衝鋒。

公孫瓚的騎兵果然名不虛傳,戰力非常高,尤其白馬義從。白馬義從的威名能夠流傳數千年,自然有他的過人之初,隨著兩方衝鋒的接近,白馬義從展開了一輪整齊的奔射,鮮卑人同樣以奔射還擊,但漢軍裝備了優良的皮甲,箭矢對其影響不大,而鮮卑人卻不同,雖然各自帶著一麵小盾牌,但麵對齊射而出箭陣,缺少戰甲的鮮卑騎士依然無法抵擋,大批的騎士被射下戰馬,淹沒在無數的馬蹄下。

兩輪齊射過後,雙方騎兵各自收了馬弓,開始衝殺。要說公孫瓚此人的確有點本事,騎兵之間的衝陣,不同與騎兵衝擊步軍大陣。後方是無法指揮的,完全需要依靠前線將領根據自己敏銳的判斷做出決斷,尋找敵軍衝鋒過程中一些細小的失誤,或者戰死馬匹的阻擋形成的一些局部的混亂,以臨陣打亂敵方衝擊陣型,放大混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