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人崇尚武力,戰神呂布被傷,士氣大落,董卓找來李儒相商。
李儒說道:“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遷都長安?”董卓驚訝的問道。
“不錯,洛陽雖有八關險要,但同樣會導致兵力分散。而長安城有函穀關險要,先秦以此為屏障,據守中原諸侯。如今洛陽兵力分散,而後方西涼叛亂未定,兩麵夾擊,費人費力;且丞相初入朝堂,人心未定。不如退守函穀關,平定後方叛亂,穩定朝中秩序,待後方穩定再逐鹿中原才是上策。”李儒耐心的說道。
“有理,如今我軍雖然苦守虎牢關,即便諸侯難以突破,長期下去恐怕會尋找別的出路,若兵力消耗太大,不利平定後方。”董卓豁然開朗的說道。
董卓安排李肅、趙岑二人率領原先的守軍以及新趕到的三萬步軍,苦守虎牢關,隨後連夜率領騎兵,向洛陽撤回。
董卓回到洛陽,一邊安排各部收攏兵力,一邊召集大臣議事。
朝中百官接到董卓的通知,早早的趕到朝堂,這時隻見董卓帶領大量親兵,身垮寶劍進入朝堂。百官心中不由一驚,龍椅之上隻有7歲的劉協,更是嚇的瑟瑟發抖。
董卓進入大殿,厲聲說道:“諸位可曾聽聞近日洛陽城裏有一首童謠?”
百官心中一驚,大多已經知道董卓的意思,這種童謠雖然能夠糊弄百姓,但這些人心裏是明白的,顯然是董卓這廝造謠。
其實百官誤解了董卓,這歌謠的確與董卓無關,而是出自於吉之手,李儒隻不過是配合於吉行動,要問李儒與於吉是何關係,前書已近交代,正是於吉的二弟子。
百官心中明白,遷都長安不是小事,這種情況下遷都長安,朝廷的威信將會喪失殆盡。而董卓隻需固守函穀關,即可回頭穩定後方。即便十八路諸侯氣勢洶洶,也奈何不了董卓,董卓不除,這些世族將會再無出頭之日,漢王朝也好走向滅亡。
“不知丞相所言是何童謠?”太傅袁隗試探的問道。
由於袁紹不是盟主,而袁家勢大,目前董卓並沒有殺袁隗。
“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吾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此乃天運合回,不得忤逆。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吾觀旺氣實在長安,吾欲奉駕西幸。汝等各宜促裝。”董卓厲聲說道。
“丞相不可,關中殘破零落,今無無故舍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監察。”司徒楊彪起身阻止道。
董卓怒道:“汝想阻難國家大計?”
“楊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太尉黃琬起身說道。
黃琬此話有點威脅的意思,王莽滅亡西漢,建立新朝後,爆發了綠林起義和赤眉起義。而這兩股起義是當時世家組織亂民形成的,而後跟隨劉秀的哥哥劉玄推翻了王莽。而長安皇宮也在這一時期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