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受祿於漢室,不思報效皇恩,為何從賊?”王淵問道。
“如今世道混亂,誰是賊?誰是忠?隻不過是多方為了奪權罷了,我等武將,隻是迫於形式而已。”徐榮不卑不亢的說道。
“這道也是,如今洛陽城被董卓一把大火燒了個幹淨,百姓居無定所。我打算讓將軍負責重建,安置難民,不知將軍可否願意?”王淵知道,對於這種儒將,自古都很看重名節,很難投降,隻能拿難民的利益說事,附加大義,不愁他不降。
“朝中爭權,卻苦了天下百姓。多謝將軍看重,某當盡全力安定民心。”徐榮答應了下來。
“好,將軍果然重義,即可下去準備。如今已是春耕時節,組織民眾投入春耕,住所等春耕過了再解決。我隨後會從並州調運糧食過來,助你安置難民。”王淵安排道。
“主公仁慈”徐榮說道。
就在王淵忙於洛陽事務的時候,各自散去的眾諸侯,隨著漢室威嚴喪失,滋生了這群人的野心,加上兵權在握,爭鬥不斷。
荊州刺史劉表,字景升,本是漢室宗親,董卓入京後,混了個荊州刺史的職務,當時的荊州非常混亂,朝廷控製力度極弱。劉表偷偷進入荊州,悄取得了荊州最大的兩個世家剻家和蔡家的支持,開始在荊州站穩腳跟。
而孫堅所治的長沙,也在荊州範圍之內,劉表對這隻江東猛虎非常忌憚,收到袁紹的書信後,開始密謀除掉孫堅。
孫堅南下需要經過劉表的勢力範圍,在江夏一帶被劉表包圍,孫堅率領大軍殺出重圍,部眾戰死大半,隻剩下不到兩千逃回了長沙。自此孫堅和劉表結仇,孫堅開始養精蓄銳。
袁紹此人的確有些想法,很快就看清了局勢,開始謀劃河北一帶。袁紹目前的封地是渤海,位處冀州東部。北與幽州接壤,南與並州接壤,屬於四戰之地。
袁紹知道,渤海已經被自己糟蹋的差不多了,一郡之地,征集了六萬多兵馬,青壯已經被抓完,後來在顏良文醜的搜刮之下,糧草也征收完了,現在和難民營差不多,沒必要回去。
於是袁紹兼並了最小的王匡,進駐河內,由於王淵快速的接手了董卓撤離後空出的勢力。袁紹也沒打河內的注意,駐紮在河內北部一帶。
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冀州牧韓馥本是袁氏門人,遣人送糧以資軍用。
袁紹知道被人接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召集手下議事。
“如今我軍被困此地,河內大部又被王淵控製,該如何發展?”袁紹問道。
其實眾人大多知道袁紹的目的,但總要有人說出來。
於是謀士逢紀說道:“冀州自來都是大漢最富裕的地區,人口眾多,錢糧廣盛,韓馥本是無誌之人,將軍可以取之,取了冀州,穩定以後攻取幽州,即可在雄踞河北大地。”
“先生可有良策?”袁紹問道。
“可聯絡公孫瓚和劉備二人,令其進兵冀州,約定前後夾擊,共分冀州。此二人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協助,冀州即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