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大喜,一邊聯絡公孫瓚、劉備二人舉兵;一邊使人密報韓馥。
韓馥接到袁紹的密報,急忙聚集手下議事,此時韓馥能人已經被挖的差不多了,沒有幾個有用之人,半天商議不出什麼結果。最後辛評建議:“如今公孫瓚、劉備兩路夾擊,難以抵擋。而袁紹無處落腳,主公可許劉備的常山郡於袁紹,令其前來助陣。”
“主公不可,此乃引狼入室。袁紹孤客窮軍,一直仰仗我們的鼻息苟活,我軍隻需斷其糧草,就能讓袁紹餓死,如今若是放袁紹入境,必會被其反噬。”長吏耿武勸諫道。
韓馥不聽,說道:“我本是袁氏故吏,豈能見死不救。如今大敵當前,袁紹聲明在外,想也不會落井下石,我等當齊心協力對抗外敵。”
於是韓馥寫好書信,請袁紹前來助陣。
耿武見不能阻止韓馥,偷偷與手下關純引伏兵於城外,準備伏擊袁紹。
數日後,袁紹引兵來到冀州治所高邑,耿武、關純二人引軍殺出,卻被顏良、文醜二人斬殺,袁紹以此為借口,奪了韓馥的軍權,任命韓馥為奮威將軍,安排田豐、沮授、許攸、逢紀等人分管州事,奪了韓馥之權,韓馥後悔不已,又怕袁紹暗害自己,棄了家小,投奔袞州刺史劉岱去了。
於是,袁紹控製了冀州除常山以外的全部郡縣。
公孫瓚原本是一個邊軍統領,並沒有地盤,討伐董卓之後,軍權在握,很快就占領了幽州大部分地區,靠近並州和幽州的代郡、上穀郡、涿郡、廣陽郡四郡很快落到了公孫瓚的手中。
而州牧劉虞被公孫瓚打壓,聯合烏丸人共同抵抗公孫瓚,才苦苦守住漁陽、右北平兩郡以及遼西的部分土地。
再往東就是遼東一帶的公孫康的勢力了。
公孫瓚聽到袁紹入主冀州的消息,非常憤怒,於是派弟弟公孫越去向袁紹索要平分土地。
這時袁紹真正被自己的謀士團搞的頭大。袁紹控製冀州後,兼並了韓馥的大軍,又招募了一些新軍,足足有十二萬大軍。
由於袁家本是名門望族,袁紹有了落腳之地後紛紛前來投靠,手下能臣武將倒是不少。
最主要的文臣有: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陳琳等人。
最主要的武將有:顏良、文醜、淳於瓊、牽招、高幹、韓猛等人。
其次比如:辛評、辛毗、崔琰、田疇、管寧、王修、耿苞、令狐邵、閻柔、朱靈、蔣奇、張南、臧洪、呂威璜、呂曠、呂翔名士名將不計其數。
接手冀州後袁紹召集眾人商議以後如何發展。
田豐、沮授、陳琳等人認為先吃掉劉備,然後聯合公孫瓚,幫助公孫瓚統一幽州,先穩定河北局勢,以共同對抗王淵。
許攸、逢紀、郭圖等人認為先聯合劉虞吃掉公孫瓚,快速統一河北,才有對抗王淵的實力。
更有人認為先穩定冀州,看局勢發展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