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聯軍河北副盟主袁紹的大軍已經進入河內北部一帶,袁紹召集眾將議事。
“曹操的大軍到那了?”袁紹問道。
“主公,曹將軍的大軍已經在陳留一帶集結,公孫瓚也在代郡一帶集結五萬起兵,準備從草原突破王淵的防線。”負責情報的許攸說道。
“如此甚好,王淵此人狼子野心,這幾年發展的太快,希望這些人能夠團結一心,否則誰也落不下好處。”袁紹給自己打氣道。
“主公,各路兵馬已經到位,王淵的大軍被迫分散各地,但壺關山高關險,恐怕很難突破,主公當用精銳騎兵,從河內一帶潛入,偷襲並州後方,被迫關羽回援,我軍才能有機可乘。”沮授建議道。
“主公,王淵手下大軍雖然抽往各地防禦,但王淵的騎兵始終未動,天下人都知道,王淵的騎兵是當世最精銳的騎兵,連草原人,西涼人都無法戰勝王淵的騎兵。我軍從河內一帶插入,即便給你沮授十萬騎兵,恐怕也會被王淵吞掉。”郭圖反對道。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袁紹手下眾謀士已經討論了很久,起初田豐和沮授二人認為,袁紹大軍應該聯合公孫瓚從草原突入通州,打開局麵後再攻打晉州、並州一帶。
但被大多數人反對,加上袁紹對草原本來心有恐懼,又與自己不接壤,怕打下來的地盤便宜了公孫瓚,所以不了了之。
戰略目標確定後,沮授又建議讓精銳騎兵從河內一帶早早摸進並州,以做裏應外合,又被郭圖、逢紀等人反對,認為太過冒險。
“主公可知王淵為何連戰連勝?”沮授質問道。
“為何?”袁紹反問道。
“王淵此人用兵變化莫測,而且最擅長的就是騎兵孤軍深入,千裏偷襲。”沮授說道。
“這個已經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秘密了。”逢紀笑道。
“知道我們為何不防?”沮授反問道。
“七十萬聯軍攻打王淵,難道王淵還有餘力偷襲?我們為何要防?”郭圖問道。
“王淵隻用步兵防禦各地,騎兵始終未動,敢問主公,王淵一旦采用步兵防禦各地,集結騎兵擊破公孫瓚,從我軍後方殺入冀州如何應對?”田豐聽不下去了,站起來質問袁紹。
袁紹接連被手下質問,心情非常不爽,但又不好發怒,非常窩火。
喜歡拍馬屁的郭圖這時站了出來,“王淵擊敗公孫瓚?從後方殺入?當年我們聯合討伐董卓,董卓十幾萬大軍都無法守住虎牢關,而如今王淵才四萬人守關,曹將軍的大軍戰力難道比當年十八路諸侯弱嗎?王淵居中支援都人手不夠,那來的兵馬攻打我軍後方?且不說各路諸侯王淵能不能防住,公孫瓚的實力你不知道嗎,我軍與之交戰數年,敗多贏少,王淵偏師豈能輕易打敗,再說公孫瓚此人留著就是個禍害,正好來個兩敗俱傷。”
“主公不可,如今我們最重要的是團結一心,且不管公孫瓚能不能戰勝王淵,我們都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如今戰局混亂,而王淵的騎兵駐紮在洛陽一帶,我軍快速切入,深入王淵的老根據地,必能打他個措手不及,然後進可配合大軍夾擊壺關,退可進入草原與公孫瓚將軍彙合。最主要的是能夠牽製王淵的騎兵,讓其不敢輕動,無力偷襲聯軍,不給他各個擊破的機會。”沮授激動的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