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應對?”袁紹也認同王淵可能偷襲後方,但沒想到許攸會說的如此果斷。
“事到如今,我們就更不能亂,王淵收到曹操撤退的消息應該和我們收到消息的時間差不多,所以目前關羽應該還沒有得到消息。我軍撤退首先不能引起關羽的警覺,以免關羽出關拖延我軍撤退。”許攸說道。
“的確如此,王淵集結大軍需要時間,目前能夠快速趕來的隻有就是王淵的五六萬騎兵。隻要我軍順利脫離關羽,在王淵騎兵趕到前彙合高幹的騎兵,就有機會順利撤回冀州。”審配讚同道。
“不可,太行山路難行,而王淵騎兵天下無敵,以王淵的果斷,勢必會在我軍撤出太行山之前,與高幹騎兵遭遇,萬一高幹提前落敗,我軍將無退路。”許攸反對道。
“那該如何?”袁紹問道。
“拋棄輜重大營,留守五千大軍虛張聲勢,負責斷後,大軍隻帶六日糧草,輕裝翻越隆慮山,直接向魏郡撤退。讓高幹部抵擋王淵兩日進攻即可撤退。另外傳令沮授,讓其率軍向魏郡一帶集結,接應主力撤退。”許攸建議道。
事到如今,情況緊急,袁紹眾謀士知道此事關鍵,見有人出頭,不再互相扯皮,很快都同意了許攸的意見。
“何人願意留守斷後?”袁紹問道。
眾將明白,斷後意味著要麵臨一場血戰,九死一生,一時無人說話,就在袁紹要發怒的時候,一員老將出列說道:“某將願意。”
“辛苦韓將軍了,將軍一切小心,隻需擋住關羽兩日,將軍即可撤退。”袁紹見出列的是老將韓猛,知道頗有幾分武力,放心下來叮囑道。
“當效全力,誓死掩護主公撤退。”韓猛答應道。
“即刻傳令高幹,讓其在蕩陰城一帶布防,五日後尋找機會撤退。傳令沮授,讓其集合大軍,向鄴縣一帶靠攏,策應大軍撤退。”袁紹如今隻能寄希望於王淵反應緩慢,按照路程推算,自己最少需要六日方可走出大山,進入魏郡境內。
而王淵從洛陽出發,若騎兵日夜兼行,四日左右即可趕到黑山蕩陰城一帶,若無人抵擋,極有可能截住自己。
如今最好的打算是,王淵晚到一兩日,高幹也會順利撤回,最差的打算是,王淵及時趕到,那麼高幹騎兵隻需要擋住一兩日就可撤退,王淵大軍一路趕來,人困馬乏。相信高幹即便有些損失,大部分也能安全撤回冀州。
“諸位早早下去準備,今晚連夜撤退。”袁紹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
就在袁紹撤退的同時,王淵果斷的率領騎兵出擊了,度過黃河後,王淵不敢耽擱,也顧不上清理袁軍斥候,沿大路殺向駐紮在黑山一帶保護後路的高幹大軍。
王淵一路疾行,路過懷縣一帶後,下令高順放棄防禦,跟隨騎兵北上。三日後王淵已經趕到朝歌一帶,大軍在朝歌休整一夜,第四日一早就向蕩陰城趕去。
蕩陰城本是袁紹中轉糧草的的要地,不僅有三萬騎兵守護,還有兩萬多負責看守糧草和運送糧草的輔兵。高幹明白,留守蕩陰不僅僅是守城,而是擋住王淵,隻能出城迎戰。
於是高幹命令負責後勤的田疇率領兩萬輔兵固守蕩陰,自己親率三萬騎兵出城迎敵。
當日下午,王淵的大軍就推進到黑山一帶,高幹早早出城攔截,想趁王淵疲憊之計出擊,即便不能戰勝,也要打壓王淵的士氣,隻要撐過明天,自己就能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