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要的真的不多
前幾天一個朋友去了上海書展,本來約好20號回京見麵談點兒事兒,結果她一個電話甩來——不回北京了!要去流浪。
當時我就震驚了!
工作呢?房租呢?朋友呢?革命友誼呢?你不能說去流浪就去流浪啊!我團了個蟹老宋等你回來吃呢!我還有事兒要跟你談呢!
但她心意已決——心和身體,一定要有一個在路上。“身體被關在都市裏久了,身心都要放出去透透氣。”
然後意味深長地勸了我一句,“再宅下去就老了!”
呃!
怎麼說呢,我當然是支持她的決定,把野兔子當家兔子養,野兔子會痛苦死。把野豬當家豬養,野豬身上的肉香味兒就變成菜市場貨了。
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必須走在路上才能有存在感,有的人,比如說我,走在路上除了感到累,就是感到熱,也有可能是冷……
早些年我一親戚,少年得意之時開車走遍了全中國,報廢了他那價值不菲的奔馳,又隻身一人走遍了全世界。出了幾本遊記,灑了幾篇詩歌。
歸來之時,便忍不了柴米油鹽的日子,看不慣帶孩子的老婆,甚至看不慣“鋼筋水泥”城裏的任何人。
於是他又行走去了。
去沙漠、去峽穀、去大草原,風采露宿,趕朝陽,迎當午,披晚霞……
然後,他又回來了……
然後……他再也不出去了。
前幾天見到,已是有些滄桑的人了。說是一般已經不出門見人了,偶爾出席的,都是“重要場合”,閉門在家思考人生,參悟佛學,鑽研玄學……
說到宅與走這件事兒,他很深奧的給我來了一句: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宅和走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我佩服他終於悟道了馬克思主義寫在中學課本裏的辯證法。
其實我是羨慕這樣曲折跌宕的人生的。寫一本人物傳記,估計400頁Hold不住,換作我這樣的人呢,40頁就寫光了,估計還得配20張插圖才對得起紙。
其實我也蠻向往路上的見聞的,人嘛,生是為了見識,不是死乞白賴地活著,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多大氣磅礴……
然而,我這個人,料到了開頭,卻料不到結局,贏在了年輕,卻輸給了懶……
我是個資深宅女。本著能不出門就不出門,能不遠行就不遠行的人生態度過活的人。
但其實我覺得我這樣生活同樣是有價值的——人類鑽研著結構學建築學,造了那麼漂亮那麼貴的房子,不就是讓人宅著的麼?天天往外跑,對不起咱那個家呀!
那麼多送外賣小哥,多麼辛苦地賺錢養家,都出去奔跑了,外賣小哥怎麼生活?
還有賣毛茸茸抱枕的,不在家宅著完全用不上它們對吧……
還有各種書、零食,不宅著怎麼會用上?當然還有電影美劇BL文~
淘寶京東,如果沒有千千萬萬個宅女連逛街都不想去,又怎麼能創出N億銷售額的神話?
所以拉動內需,死宅們也是有一份貢獻的。
其實,宅女也不是不向往大自然,什麼大非洲,大西藏,大沙漠的,一聽就很神秘很高端很莫測,什麼大麗江大廈門大喜馬拉雅的,聽著就好刺激好新奇好豔好遇……
但是,死宅看到大非洲的衛生條件就退縮了,大西藏的稀薄空氣就退縮了,大沙漠的惡劣天氣就退縮了……更不要說大麗江大廈門大烏鎮烏泱泱的人群,大喜馬拉雅讓人望而生畏而大腦缺氧的海拔……
天熱了不出門,天冷了不出門,天亮了怕曬黑,天黑了怕強盜……
宅和“不走在路上就會死”,都是宿命。借用至尊寶的一句話: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其實宅是無公害的,可惜太多人把宅同屌絲聯係在一起並嗤之以鼻。
前幾天朋友給我發來一個新聞鏈接,閱完我就震驚了。那個湖南的男子,在鬱鬱蔥蔥的嶽麓山腳下,獨居山坡的村屋裏潛研《紅樓夢》。日日飲泉水、望星空,與書為伴,11年間很少離開過屋子……還覺得自己是賈寶玉……
朋友說,你看看,宅下去的後果……
我很生氣,雖然後果也許很嚴重。
他誤解了宅。深深地誤解了宅。
那個賈寶玉他不是宅,他是神經病……就算沒有病理判斷,他起碼不是個正常人。
成日不和山林丘壑野獸昆蟲打交道就覺得無法呼吸的人,是無法理解真正宅人的內心世界的。
其實,宅人內心很豐富。
看個書,下個廚,做個手工(這個我不行),刷個帖,寫個文,麵個膜,泡個澡,畫個妝,刷個知乎,看個虎嗅,下個美劇,看個AV……
無數代碼宅男和物流小哥在家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在家不出門,便逛全球店成了可能。
所以成為一個現代人,歸根結底是幸運的。
宅而不參與,很多事情就有旁觀者的態度,第三者分析的冷靜了。雖然少了感同身受,但宅在家裏,看跑步拉傷,看露營被吃,看登山走丟,自己再去的時候,多少可以做些充分的準備工作。
人生命有限,倒是宅而不經曆,在最短的時間,可以通過閱讀感受到很多人的人生。雖然不那麼深刻,但好在多少知道一點,自己遇上少犯錯。
宅不容易浮躁,因為太陽曬得少。宅還不容易犯罪,真有欲望了也懶得出去采花,撐死了在家打飛機。
其實非宅人類,是非常勇敢無私的一群人類。
他們的遊記、見聞、糗事兒、豔遇,給了我們死宅人類一種另類人生。
他們是在用繩命譜寫篇章啊!請各位注意購買正版!
而死宅人類,古有孔明陶淵明,今有各互聯網大鱷,也非集體步入屌絲行列。
其實,若能說出行走的N種好,我就能說出宅的N+1種好。
行走扯的是用戶體驗,宅家走的是性價比路線。
半斤八兩,不分高下。
我一哥們兒,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曾經創下了一個月不出宿舍樓的奇跡,然後他現在在美帝讀PhD,他告訴我:他想流浪……
也許他到達了死宅的另一重境界,要走出去了。不知道他浪完了回來,還是不是死宅。
我的境界遠不如他,還沉浸在宅的歡樂中無法自拔。
不過不管是家兔還是野兔,是隻好兔兔就行,不管是家豬還是野豬,木有豬流感就好。
遠行的朋友祝願走好,宅家的朋友祝願宅好。
如此而已。
叔本華說,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也就越不重要。
我以此句來不要臉的自勉。是的,給我一間臥室,我就能宅出整個世界來!
柴米油鹽贏了山盟海誓
其實我一度以為,山盟海誓是不需要柴米油鹽的。甚至平常過日子也不怎麼需要。你看,有情飲水飽,無情就餓死了算了。至於平常生活,餓了有成都小吃,各種包子饅頭方便麵……廚房除了燒個開水泡個康師傅,其實真的可有可無。
我想象中的愛情,是可以上刀山下油鍋萬死不辭的那一種。
我一度向往的生活,是日日在外饕餮到死的那一種……
但是我承認,我輸給了現實。
就像現在,我愛上了廚房。
廚房真正存在的意義,對我而言從今年才開始。
我和x先生也有了自己的一個窩,裝修的時候真想把廚房給裝成書房,我們兩家父母都說,“現在小孩兒腦子都不太好。”
於是親自給我們裝了一個十分華麗的廚房。
我覺得,不下廚便對不起這塊占了裝修預算五分之一的地盤。
所以嘛我擼起袖子做起了廚娘。
雖然我是個吃一個月涼麵炒麵方便麵牛肉麵外賣也不覺得倒胃口的可怕女人,但我覺得在廚房一事上自己還是小有天分的。第一次煎蛋第一次炒飯第一次燒菜都沒有出現大問題,也沒有被四下噴濺的滾燙油珠嚇退過,多少有點沾沾自喜,即使這本來也是一個吃貨必備的小技能。
本來吧,我是個會吃不會做的偽吃貨。今年,做上了會吃會做的真吃貨之後,整個人都精神抖擻了起來。
我清楚記得第一頓吃的是茄子。雖然從沒夢想過吃到鳳姐口中那十多隻雞配出來的茄鯗,但麵對一盤光溜溜的茄子,不要說對比我媽平時做的茄子裏有西紅柿蝦米等的豐富,眼前這堆貨都不知道熟了沒有,因為還泛著點青白的色澤,並且沒有鹽!
然後,我獨自一人就著辣椒醬把它們都吃了。X先生都驚呆了……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吃。
第二天青椒炒茄子出鍋,竟然好吃多了!
第三頓第四頓之後,我的廚藝踏上了一條噌噌上升的不歸路,好像李大嘴附體一樣神奇。
於是經常在家裏做菜給朋友吃,盤子隻要一光,我就有種莫名的高潮感……
最嚴重的是,我發現我竟然愛上了逛菜場……扶額捂臉,這種180°的轉變真的把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x先生洗菜我炒菜,我買菜他拎菜,我吃飯他洗碗……
而我一向以為的最快樂,是蜜月去歐洲,發誓去香格裏拉,最好再去什麼珠穆朗瑪扔個同心鎖……
快樂的180°大轉彎,真是說來它就來。
我曾經暗戀一個男生,花了整整3年,後來我又暗戀了一個男生,花了整整4年。
這種情況讓我相信我在感情上,是個奇葩的完美主義者。
然而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我偶然在QQ上和小學同學瞎勾搭,勾搭出來了X先生。然後左勾搭右勾搭,竟然就結了婚。
我怎麼也想不通,如果按照前麵兩任“男神”的標準來說,x先生相去甚遠。他在人群中除了個頭突出,其他都不甚突出,除了會講點段子逗笑眾人,似乎也沒有特別擅長的事情,更別提浪漫。
我情人節沒收過花,x先生說省下錢我們第二天去吃……因為情人節當天館子都是爆滿,他不想湊熱鬧。
X先生也不說肉麻話,逼急了說一聲,“我喜歡你是因為你肉乎乎的臉……”
咦,學中文的我,讀過太多小說和故事,多被跌宕起伏驚天動地所感動,當然,曾經各種幻想希望的也是有一段多少帶點瓊瑤色彩的戲碼吧……
雖然不至於矯情成咆哮教主,但也不至於平淡到白水泡飯。
但是,顯然,我熱愛上了白水泡飯。
我個遠房妹子去年七夕的時候,她男朋友捧著199朵玫瑰帶著個大蛋糕單膝跪在她家門口求婚,妹子傲嬌的在屋子裏就是不出來,並微博告知了我們一幹人等。我們兩家住在相鄰的小區,於是x先生拖著我去看熱鬧。我妹子那肥胖的追求者跪在地上的樣子,不上本地熱點新聞實在是有些可惜。
那男子等到不耐煩時,突然高吼:xxx,我愛你如同愛繩命!嫁給我吧,我用繩命來愛你!
和電影中的橋段一樣,妹子紅著雙眼出來了。兩人熊抱在一起。X先生命令我鼓掌,不鼓掌不應景……
我隻好扇了兩巴掌。
……
可惜,他倆今年,就離婚了……
X先生有種幸災樂禍的快感。我倒沒有啥幸災樂禍,但著實覺得眼下柴米油鹽的幸福,是當真不易的。
人家說百年修得同船渡,是不是得萬年才修得同廚房?
日子,總是一點點過的。人的荷爾蒙與激情就那麼一些,一朝噴發了之後,後麵怕是就索然無味了。
倒不如讓激情在生活裏淡然,慢慢體會慢慢享受。雖然香檳紅酒俊男美女山盟海誓是幸福美好的,可惜來的快去的就更慘淡。
我們這樣的平凡夫妻,一起看電視吐個槽是一點快樂,一起做飯互相提意見是一點快樂,一起晾衣服是一點快樂,吃撐了一起散散步又是一點快樂。
很多快樂綿延不絕,是不是就會幸福長久?
不奢求大的,努力把握小的。這種心態,起碼對於我而言,非常實用。
在我領悟了這些道理之後,很巧的事情,曾經我暗戀的一位男子竟然在得知我婚訊後在我家樓下徘徊不去,說什麼要問個清楚——這實在是讓我沒想到……生活真跟寫書似的。
但我看他熱鍋螞蟻似的一團影子滑稽地出現在樓下的時候,心裏明明知道的是,我再不愛那些情書誓言心跳了,我要的是抓住我的柴米油鹽罷了。
電影裏梁朝偉一手夾著煙,另一手嫻熟地翻動鍋鏟,看著不禁心馳神往,心想男人性感之極致也不過如此了。
其實,性感的生活,也不過如此。
某些等待是生活的必須
朋友一直推薦我聽一首歌,名字叫《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總是記得這個名字,卻一直沒有搜來聽聽。那天肚子很餓,就Down了下來,竟然發現這首歌並不是給肯德基麥當勞做的廣告,而是講的愛情裏的等待,“我在人民廣場吃著炸雞,而此時此刻你在哪裏;雖然或許你在聲東擊西,但疲倦已讓我懶得懷疑。”
不管是從唱法還是唱功還是曲調歌詞,這都是首很沒有節操的歌,搜了下百度百科,“洗腦的旋律”“搞怪的歌詞”……深以為然。就是那種聽完之後讓你蹲馬桶洗碗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的神奇歌曲……
哼得多了,才發現這漫不經心的玩世不恭的歌兒裏,有深深的憂傷和“啊……多麼痛的領悟”。
人來人往,總有人讓你等的心力交瘁。在該出現的時間不出現,在不該出現的時刻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