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子鮮之誓(2 / 2)

方仕的眼中略現讚許的目光,“沒錯,沒錯!就是那把刀。其實,在這段故事之中,有些地方是有明顯的虛化成份的,比如,殺野雞這一段。它明顯是為了增強文學效果。可是,如果把這一段證實了,那麼,不僅證實了一段史實,而且也提高了《東周列國誌》的史學價值。”

何瑞修問道,“那,當時潘偉如何確認一把刀是子鮮的?”

方仕點點頭,“沒錯,這個問題可能正是人們所關注的。我當時也對此有懷疑。不過,潘偉告訴我,刀並不是單獨存放的。為了調查這一段事情,他去了當時子鮮隱居的位置,後來挖出了一個鐵盒子。鐵盒子上有明顯的陣法封印痕跡,打開之後,裏麵有一把刀,一隻野雞的屍首,還有一片竹簡。”

“竹簡上書,子鮮之誓,亙古不覆。而那隻野雞,雖然羽毛都已經與雞皮離開,卻是並未腐爛。通過對刀,盒子,還有野雞等物進行同位素等多種方式的檢測,潘偉確定,那便是子鮮用來殺野雞時的刀。並且,子鮮離開後,把刀同野雞一起,封印在了這個盒子裏埋了起來。”

王晴兒這時微皺著眉頭,“封印?子鮮有這種能力嗎?”

方仕道,“我覺得,極可能有。因為在這個典故中,有一個情況需要我們注意。那就是衛獻公說,回到衛國之後,不主國政,隻負責祭祀。為什麼他要這麼說?一來是當時,對於祭祀很重視,二來可能是衛獻公當時對於祭祀這種靈異的東西,有其特長。可能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特長,寧喜才會相信他回來隻負責祭祀的說法。否則,如果一個已經被逐出國的國君,說回國不主政,怎麼可能那麼容易被人相信?”

“同時,我覺得,還有一個可能,便是衛獻公在祭祀這種特長上,也許不是一個人,而是其弟弟子鮮也是個重要的角色,不排除比他還精通靈異之法。所以,如此一個奸詐的衛獻公,才會在子鮮離去時,兩次差人去追。同時,可能也正是因為子鮮精通靈異之法,所以當他殺野雞發誓之後,追的人才放棄了。因為子鮮動了真格的。”

方仕說完,看著王晴兒,“這隻是我的一些推測。但是我覺得,這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王晴兒也是點了點頭,“沒錯,沒錯。那,那把刀現在在哪?”

方仕道,“潘偉那時候隻給我看了一下那個鐵盒子的樣子。”他打開手機,給何瑞修和王晴兒看了一張圖,“就是這張圖片之中的鐵盒子。”

王晴兒看了看,示意何瑞修,“把這張圖拷一份。方總,感謝你配合我們,我們這就走了。”

方仕的表現則是比較隨和,“好,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你們可以隨時找我。這是我的私人電話。”一邊說,他一邊拿出了一張黑色的名片,上麵隻寫了姓名和兩個電話號碼。

何瑞修將這收入,然後又拷走了那張圖。在飛行具上,何瑞修開口問道,“似乎,你這走得很突然,像是發現了什麼情況一樣。”

王情兒點點頭,“沒錯,是發現了什麼情況。其實,剛剛方仕告訴我們的內容,以及他推斷的內容中,他還漏去了一點。”

何瑞修不解,“漏去了什麼?”

王晴兒道,“對於一個情節的解釋。方仕說,子鮮與寧喜會晤的時候,子鮮對天發誓,說如果食言,便不再回衛國。而寧喜說了一句,子鮮之誓,重如泰山。如果真是像剛剛方仕分析的一樣,子鮮是一個精通靈異之術的人,並且最後是用靈異之術,使追他的人放棄了讓他回國的想法,那麼,是不是有可能,他在發這個誓的時候,也用了靈異之術?”

何瑞修道,“何以見得?”

王晴兒很嚴肅地說道,“寧喜的話。子鮮之誓,重於泰山。當時商量衛獻公回國一事的時候,都不可能是公開的,必然是兩個人的密會,因為八字都還沒有一撇,不宜公開。至於為什麼這些事後來會傳出來,則一定是衛獻公回國之後,才會慢慢從寧喜口中傳出,否則,衛獻公極可能就因為其他勢力的阻礙而回不了國了。同時,衛獻公回國之後,寧喜也一定會讓這些事情傳出,因為隻有天下人都知道是經過子鮮擔保的,他才能在衛獻公身前更為安全。可是,這裏麵就有一個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