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的,坐著的,停止了議論,紛紛側目過來。
女媧娘娘張開沒牙的嘴巴,對身邊的人說:“聽聽他的理由是什麼?”
陸判找了一塊兒很大的板子,支在了前麵,他繼續說道:“我說一些我們陰界的地名,看看大家是不是還能記起來。”
陸判看大家終於嚴肅起來,拿出一個小本本,念到:“耳眼洞”
下麵有人呼應:“知道,我的幾個親戚就在那裏居住。”
“爪子嶺!”
“這個我知道”
“口水溪”
“我知道”又有一個應答的。
“你一次都把它們念出來,我們挑挑哪個不知道的,不就行了嗎。”有人是急性子,聽著一個個問來,有些著急,提議道。
“對,一口氣都把他們念出來。”
“好吧,大家聽好了:巨頭山,雙眼湖,無底大峽穀,黑毛林,上侯春,下侯春,東五爪,西五爪,五福高原,雙筆丘陵,分成的是大毛筆和小毛筆,席上平原,席下平原,知照灣,墨洋。”
陸判念完,看看大家:“剛才我說的都是我們陰界的,主要的地理地形名稱,在座前輩,不知道還能想起來否。”
有一個明朝學究說道:“這雙筆丘陵,分成大毛筆和小毛筆,我還是頭一次聽說。”
身邊一個唐朝人說:“你哪裏知道,在唐朝晚期的時候,小毛筆突然消失了,隻剩下一個,沿襲下來,還叫雙筆丘陵。”
旁邊的一顆腦袋湊了過來:“春秋的時候,豈止有大毛筆,小毛筆,大毛筆就有兩個,一東一西,小毛筆也是兩個,同樣,一東一西。”說話的來自於遠古夏朝。
這時隻見一個老者,彎腰對女媧娘娘說道:“娘娘住在席下平原,那裏這幾年建設的怎麼樣啊?”
女媧娘娘說:“孩子們早跟我住膩了,席下這幾年不知道因為什麼憑空又多出來很多土地,那裏空氣新鮮,植物繁茂,環境好的不得了,有幾十個孫子搬那裏住了,我呀,讓他們說的,也想搬過去看看。你呢,還在知照灣附近住嗎?”
那個老者說:“對,還住在那裏,我這人有些古板,戀舊,身邊的街坊四鄰住熟了,誰也不想離開誰,不準備搬了。”
女媧娘娘說:“你那個地方好,有山有水,年年去旅遊的人無計其數,正是頤養天年的好地方。”
……
陸判從座位上下來,圍著大家轉了一圈,他發現大家已經偏離了他的討論話題,回到座位,閻王問道:“大家議論的怎麼樣了?”
陸判說:“他們更多的是敘舊,聊天,似乎把我們的話題忘了。”
閻王說:“你說了那麼多的地名,在座的生活了那麼多年,提起哪個地方,都會讓他們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何況,他們好久不見。”
裏麵還是有對話題感興趣的,不知是誰喊了一句:“大家跑題了唉!”
他的一句話還很管用,都停了下來,有人笑著說:“這不知不覺的,是有點跑題。”
女媧娘娘道:“陸判啊,你給我們念這麼多地名,這是想說什麼意思,我們這些老家夥不明白,你給解釋解釋。”
陸判彎彎腰,施了一個禮:“謹遵娘娘指示。”直起腰身,對大家說道:“各位前輩請看,我把這些地方在這個紙板上畫出來,大家就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