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著名的典故“扁鵲見蔡桓公”,一看便知桓公患病,病在何處、什麼程度。

巴爾紮克說過,有三種穿黑袍的人,眼光銳利,是為醫生、律師和牧師。蓋其職業,都是大量接觸社會各色人等。

當初,西方醫生穿著黑衣。此一職業或由巫師演變而來。

50、藥王

我村小學,早先一直占著村裏的廟院。

廟上,三間神龕,供著藥王、山神與文昌帝君。藥王是主神。

神龕對麵,一棵鬆樹,掛了鐵鍾一口。神龕跟前,一株榆樹。那便是藥王的一苗大藥材。村人得病求神,燒香上供已畢,抓一把香灰麵、揀幾片榆樹葉子,就是求得了神藥。

藥王,老百姓都知道姓張,不知道名字。懷疑是指著作《傷寒論》的張仲景。

村人傳說藥王神奇故事種種。

一個說,藥王當年在藥店學徒,醫生下毒驅蟲,開具藥方,藥量四兩。藥王在一邊說,吃四兩不如吃半斤。患者竟然痊愈,前來請醫生前去吃酒。藥王又說,去不如不去。

原來,藥量下得不夠,蟲子隻是被毒昏而不曾毒死。醫生前往做客,主家敲鑼打鼓的慶賀,驚醒了蟲子,患者最後一命嗚呼。

還有一個說,藥王漸漸成名,可以斷人壽命,無有不準者。一個後生,從牆頭“咚”地跳下,請藥王給他看相。藥王說,你趕緊回家吧!晚了,就回不去啦!

原來,那後生家剛剛吃飽,從牆頭跳下,已然震斷了腸子。

種種神異,不一而足。缺醫少藥的鄉村,大家盼望有神醫出現,最好能手到病除。

氣功大師法輪功騙子所以輕易得手,或正是利用了愚民的上述心理。

51、集會結社

早年鄉下農民真正是自由集會結社。

比如,陰曆四月二十八傳說是藥王誕辰,大家就結一個藥王會。一般以戶為單位入會,戶數不等。假如發起之初是十戶,這十戶人家就成了會員。大家結社入會幹什麼?多是互助性質。比方,一家出兩塊大洋,十家共集資二十元。通過抽簽決定先後次序,各家輪流使用這二十元錢。使用期限一年。本錢還算各家的,到十年之後,再行議定解散集會或者繼續。

使用二十元互助金的戶頭,當年花用銀錢,解決了若幹困難,應該有所表示。辦法就是在藥王誕辰紀念日,該戶出麵張羅祭拜藥王儀式,豬頭全羊,酹祭藥王。然後十戶代表在該戶一塊飽餐一頓。

出息這樣宴席,叫做“坐會”。

52、坐會趕豬

集會結社,也有不全是本村戶家的。比如某座大廟,雖然建在某村,但周邊村子百姓都來祭奠,趕廟會、看大戲,各村都有負責祭神的負責人,所謂團頭社首之類。這些人,要共同研究協調種種事宜,也可能結一個會。那麼,坐會吃請,就要出村。

有這麼一位,出村去坐會。一年裏吃不到多少美食席麵,生怕吃虧,拚命吃喝。將肚皮吃成一隻大鼓,彎腰不得。歸來路上,大風將一頂黑色皮帽吹落在地。無法彎腰去撿拾,又舍不得扔掉,隻好用腳往回踢。足球運動員帶球似的,隻是速度不夠快、路線過分長。快到黃昏時分,才勉強回到村邊來。

家裏老婆擔心,著孩子到村口去了望。孩子看見父親情形,奔回家報告:

媽!我爹趕回一隻小豬子來!

往後,誰人吃飯沒有分寸止境,別人會揶揄:行啦!你要趕回小豬子來嗎?

53、磨刀雨

過去,全國各地廟宇,以關帝廟最為普及。

關帝俗稱關老爺。老百姓更其崇敬有加,幹脆連姓氏都避諱了,尊稱老爺。關帝廟,叫做老爺廟。

老爺廟,除了春秋大祭,陰曆五月十三還有隆重廟會。傳說是關平太子誕辰,但也有說是關老爺生日的。

據說,關老爺五月十三要磨他的青龍偃月刀。磨刀不是要蘸水嘛,這天要下磨刀雨。雨不大,稀稀拉拉的,仿佛磨刀撒落一些水滴。

我注意了多年,實情還真是這樣。陰曆月份與二十四節氣並不吻合,此種現象究竟暗合了哪種天象規律,不得而知。

54、七巧

陰曆七月七,俗稱七巧。也叫“乞巧”。

傳說牛郎織女被王母隔在天河兩側,隻允許他們夫妻七月七到七月十五有七天相會。這幾天,普天下的喜鵲都要飛到天上,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鵲橋。

在這幾天裏,喜鵲果然少見。

從初七到十五,天氣多陰霾,有時稀稀拉拉下一回小雨。係牛郎織女夫妻相會,喜極而泣所掉落的淚水。

自然現象多有不易解釋者。

55、女人沒遠近

鄉下俗話有一句:女人沒遠近。

拋開歧視女性的立場,男女思維果然有別。男性相對理智而女性比較情緒化。在男子看來,女子做事講話有時缺少分寸。是為“沒遠近”。

夏季夜晚,銀河在頭頂橫亙,看得最為清晰。老百姓傳言,牛郎織女兩口子不免夫妻鬥嘴打架。牛郎向妻子投去一個牛軛,織女向丈夫打來一個織梭。

牛軛三顆星,呈彎曲狀,離織女星不遠。織梭四顆星,呈菱形,距牛郎比較遠。講故事的老者會再次強調:看看,女人就是沒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