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的勝利打怕了蒙古人,接下來的忽裏台大會就簡單多了,所有蒙古王公以大明皇帝朱宏三馬首是瞻,反正你說什麼是什麼。
朱宏三看到蒙古王公這副模樣心中暗罵:這幫家夥真是賤種,當時老子原本想和你們好好商談,非不聽,現在吃了虧都老實了吧!
忽裏台大會完美閉幕,大會毫無懸念的推選額哲為新一任蒙古呼圖克圖大汗,同時在朱宏三的提議下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成為太師,成為額哲的輔臣之一。
對於這個安排額哲一開始還有些非議,額哲認為現在吳克善已經損失慘重,何不直接滅了科爾沁右翼,省的留著吳克善給自己添堵。但是朱宏三那能讓額哲完美無缺的當上這個大汗,額哲說的很對,吳克善正是用來給他添堵的。
額哲雖然反對但是也沒什麼辦法,他的大汗都是明朝幫著奪回來的,額哲也隻是反對兩聲就沒了下文。不過額哲對朱宏三要在蒙古派駐駐蒙大臣這一點十分反對,駐蒙大臣是什麼?不就是明朝皇帝的代言人,蒙古大汗的太上皇嗎?額哲還要重建成吉思汗的光輝,自然不想自己上麵再出現一個太上皇。
不過額哲雖然反對還是沒辦法,弱國無外交,你啥也沒有用什麼來反對?最後朱宏三的一句話,你不同意駐蒙大臣那老子也不幹了,你這蒙古大汗愛誰當誰當!額哲聽朱宏三這麼說才忍氣吞聲答應下來。
額哲雖然同意在王廷有駐蒙大臣,但是他心中打的算盤就是等過十幾年自己實力恢複,到時候還不是自己想怎麼辦就怎麼辦?額哲想的很好,但是朱宏三也是出名的老奸巨猾,那能讓他輕易的達成目的?
朱宏三的手段很簡單,第一條是給喇嘛教特權,這個已經和蒙古活佛劄那巴劄爾達成協議,同時現在蒙古諸部都信奉喇嘛教,所以這條沒什麼問題。
第二條就是漢朝景帝玩的推恩令那一套,朱宏三規定蒙古王公要將財產平均分給所有兒子,不管是嫡子庶子都一樣,這一條獲得了蒙古王公所有庶子的支持,再加上庶子的娘都是貌美如花的小老婆,自然比人老珠黃的大老婆吃香,所以這條也沒什麼問題。
第三條就是後世滿清對付蒙古諸部的手段,按照蒙古諸部的人口給所有部落劃分草場,用來放牧牛羊,同時沒有駐蒙大臣的同意各部落嚴禁跨境放牧。這一條看著不錯,明麵上是保證了蒙古小部落的權益,讓他們在幾個大部落的夾縫下獲得了生存空間。但是這一條背地裏就是朱宏三為了限製蒙古統一而下的殺手,這樣蒙古再也不會成為一個統一的部落,也就徹底終結了中原王朝的北方邊患。
朱宏三這三條都是壓製蒙古貴族,給中下牧民和小部落一條活路,所以蒙古下層都對朱宏三感恩戴德,不過蒙古上層還是有些反對意見的。但是蒙古上層現在已經被朱宏三打怕了,都打著趕緊將這個殺人魔王送走的心思,所以對朱宏三的幾個條款都同意通過。
除了這些主要的條款,忽裏台大會還給了朱宏三一頂大帽子,那就是天可汗。這個名詞是當年遊牧民族送給唐太宗李世民的稱號,證明李唐王朝對塞外草原具有絕對的統治權。可是隨著安史之亂,這個名頭也就變得名不符實。後來的宋朝連燕雲十六州都沒占領,更別說打服遊牧民族了。
到了明朝前期朱元璋和朱棣時期還不錯,但是也隻有不到百年時光,以後明朝對遊牧民族基本處於守勢。現在蒙古諸部將這個天可汗的稱號送給朱宏三,一個是明朝大軍兵臨城下,真是打不過人家。還有一個就是朱宏三提出的那三條確實為中小部落留出了活路,所以這些中小部落才從內心中擁戴朱宏三成為天可汗。
這個名頭朱宏三並沒有放在心上,在他的眼中什麼名頭都不如實力來的穩妥,如果自己還偏於廣東一隅,這幫蒙古蠻子自然不會想到給自己天可汗這麼一個稱號。還不是自己帶著部隊將蒙古諸部打服,這幫家夥才心服口服送上這個稱號,所以朱宏三對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並不怎麼看重。
朱宏三不看重可是不代表他手下的文人不看重,跟著他來的陳名夏就大喜,天可汗這個名頭代表著蒙古諸部的絕對臣服,也代表蒙古諸部從今天開始正式歸入中華文明圈的勢力範圍。
雖然國際上講究強權既是公理,大炮就是正義,但是畢竟大家都是文明人,雖然背地裏什麼陰暗手段都用,可是在表麵上還是要維持那一絲文明人的體麵。